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 )。
选项:
A:基本民情
B:基本国情
C:基本党情
D:基本世情
答案: 【基本国情】
2、单选题:
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小,但分布却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
选项:
A:31%
B:28%
C:46%
D:64%
答案: 【64%】
3、单选题:
习惯上把这些少数民族的自治地方统称谓( )。
选项:
A:“民族地区”
B:“西部地区”
C:“边疆地区”
D:“贫困地区”
答案: 【“民族地区”】
4、单选题: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 ),比2010年增长了69.73%。
选项:
A:1.8亿
B:3.76亿
C:4.7亿
D:2.8亿
答案: 【3.76亿】
5、多选题: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有( )
选项:
A: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各民族混居在一起
C:单独居住某一个地方
D: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但主要聚居在西部或边疆地区地区
答案: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但主要聚居在西部或边疆地区地区】
6、多选题:
在历史长河中,( )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选项:
A: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
B: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
C: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
D:原始文明的人文精神
答案: 【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
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
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
7、判断题:
“大杂居”就是说我国各民族混合居住在一起,现在全国各地找不着一个地方是一个民族独居的地方。(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8、判断题:
“交错杂居”就是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又聚居或散居有少数民族,和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9、判断题:
“水系源头区”和“生态屏障区”强调的是民族地区的生态属性。(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判断题:
“边疆地区”强调的是民族地区的文化属性。(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 )。
选项:
A:相互亲近
B:相互依存
C:兼收并蓄
D:相互接近
答案: 【兼收并蓄】
2、单选题:
近代以来,各民族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使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选项:
A:人类共同体
B:文明共同体
C:命运共同体
D:生命共同体
答案: 【命运共同体】
3、单选题:
( )是我国各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选项:
A:统一国家
B:多元一体
C:多民族
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答案: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4、单选题:
在我国,形象地说,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 )的关系;
选项:
A:大家庭与家庭成员
B:大民族与小民族
C:汉族与少数民族
D:国家与个人
答案: 【大家庭与家庭成员】
5、多选题:
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世代传承,是有着无数条纽带的,主要有( )。
选项:
A: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是地理纽带。
B: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精神纽带。
C:救亡图存的共同历史是命运纽带。
D: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格局是政治纽带。
E: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是经济纽带。
答案: 【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是地理纽带。 ;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精神纽带。 ;
救亡图存的共同历史是命运纽带。;
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格局是政治纽带。 ;
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是经济纽带。】
6、多选题:
距今四五千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形成了( )五大民族集团。
选项:
A:北狄
B:华夏
C:东夷
D:南蛮
E:西戎
答案: 【北狄;
华夏;
东夷;
南蛮;
西戎】
7、多选题: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多”和“一”,有内在的统一,两者辩证统一。“一”贯穿着“多”,它是( )。
选项:
A:主线
B:主体
C:方向
D:主要
答案: 【主线;
方向】
8、判断题:
我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区域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往。(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9、判断题: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如果过分强调“多元”而忽视各民族的内在联系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判断题:
纵览民族发展历史,各个民族起于多元,源于本土,互相吸收,有存有亡。(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主要揭示了( )的本质、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途径。
选项:
A:民族消亡
B:民族和民族问题
C:民族问题产生
D:民族发展规律
答案: 【】
2、单选题:
早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用( )统一中国本部和蒙、回、藏三部的主张。
选项:
A:联邦制
B:联合制
C:自治制
D:自决制
答案: 【】
3、单选题:
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指导下,党领导建立了( ),使党的民族区域自治走出了边区,进而走向全国。
选项: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答案: 【
4、单选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自治区、州、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并规定( )作为民族区域自治补充的地位。
选项:
A:民族乡
B:民族村
C:自治村
D:自治乡
答案: 【】
5、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及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长期的(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成功解决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的复杂的民族问题。
选项:
A:建设
B:革命
C:改革开放
D:新时代
答案: 【】
6、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面临的两个重大挑战是( )。
选项:
A:文化化
B:全球化
C:多极化
D:现代化
答案: 【】
7、判断题:
中国是一个由众多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协调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关乎国家治乱兴衰、统一与分裂的重大政治问题。(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获得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民族工作面临着( )的阶段性特征。
选项:
A:“三个并存”
B:“二个并存”
C:“五个并存”
D:“四个并存”
答案: 【】
2、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 )意识。
选项:
A:人类命运共同体
B:爱国主义
C:民族团结
D:中华民族共同体
答案: 【】
3、单选题: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 )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选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代表大会
D: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
4、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并推行了以( )为核心的民族理论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选项: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平等
答案: 【】
5、多选题:
胡锦涛同志强调,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 )作为主题。
选项:
A:城乡之间
B:民族关系
C:民族地区
D:共同团结奋斗
E:共同繁荣发展
F:经济发展
G:区域之间
H:西部地区
答案: 【】
6、多选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不充分最为显著。
选项:
A:民族地区
B:西部地区
C:区域之间
D:城乡之间
答案: 【】
7、多选题:
随着我国( )的深入发展,民族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选项: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化
C:信息化
D:城镇化
答案: 【
8、多选题:
民族问题中所讲的“三股势力”是指( )活动。
选项:
A:暴力恐怖
B:民族分裂
C:低俗文化
D:宗教极端
答案: 【】
9、多选题:
西方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先后走过( )的路子。然而,这些道路并没有解决好西方的民族问题。
选项:
A:殖民主义
B:同化主义
C:种族主义
D:多元主义
答案: 【】
10、判断题:
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选项:
A:各族人民亲如一家
B:民族团结
C:相互帮助
D:相互尊重
答案: 】
2、单选题: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是当今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选项:
A:“三个离不开”
B:“五个离不开”
C:“二个离不开”
D:“四个离不开”
答案: 【
3、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民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从此,(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
选项:
A:平等
B:团结
C:和谐
D:互助
答案: 【】
4、多选题:
( )是我们党关于中国民族关系的重要思想。
选项:
A:国家离不开少数民族
B: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D: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答案: 【】
5、多选题:
从现实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 )空前增强,既是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
选项:
A:凝聚力
B:自豪感
C:认同感
D:向心力
答案: 【】
6、判断题:
“三个离不开”精辟概括和深刻表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7、判断题:
“三个离不开”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关系发展趋势是好的。(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判断题:
民族分裂势力企图破坏民族团结,这是支流。(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个别民族地区发生民族隔阂的现象,这是逆流。(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制定了( ),走上了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化的重大轨道。
选项:
A:开发开放
B:单选条例
C:民族区域自治法
D:市场经济
答案: 【】
2、单选题:
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重申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强调:我再次明确说一遍,取消( )这种说法可以休矣!
选项: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
3、单选题:
现行《宪法》第4条明确规定:“(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选项:
A:各少数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杂居
C:各民族集中
D:少数民族居住
答案: 【
4、多选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 )。
选项:
A: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
B:我国的一项民族政策不容更改
C: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
D: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答案: 【】
5、多选题: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
选项:
A:民族委员会
B:人民代表大会
C:民族事务机构
D:人民政府
答案: 【】
6、多选题:
以下选项中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有( )
选项:
A:变通执行权
B:立法权
C:语言文字、文化教育自主权
D:财政经济自主权
答案: 【】
7、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坚持( )的结合。
选项:
A:统一和自治
B:国际与国内
C: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
D:现实因素与历史因素
答案: 】
8、判断题:
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做到“两个结合”,核心要义是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10、判断题:
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各民族的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利于保障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的权利。(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2、判断题:
要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婚姻自由的权利,坚决反对那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阻挠不同民族成员通婚的行为。(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3、单选题: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 )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
选项:
A:新民主主义
B:资本主义
C: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 【】
4、单选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听取新疆工作报告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
选项:
A:2015年
B:2012年
C:2014年
D:2013年
答案: 【
5、单选题:
“五个认同”中,( )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选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
B:伟大祖国认同
C:中华文化认同
D:中国共产党认同
E:中华民族认同
答案: 【
6、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大好局面,留下了各民族团结合作的佳话,以下哪些故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反映
选项:
A:八千湘女进新疆
B:锡伯族万里戍边
C:三千孤儿入内蒙古
D:彝海结盟
答案: 【】
7、多选题: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 ).
选项:
A:国家观
B:民族观
C:历史观
D:文化观
答案: 【】
8、判断题:
十九大将交往交流交融在被写入党的报告。(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据统计,1952年民族八省区平均城镇化率不到10%,到1978年为16. 22% ,2000年为29. 75 % ,2018年达到50. 46%。2018年较1952年城镇化水平提高了5倍以上,是1978年的( )倍多。
选项:
A:3
B:4
C:2
D:1
答案: 【】
2、单选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施行( ),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选项:
A:精准扶贫政策
B:乡村振兴战略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蓝天保卫战
答案: 【
3、单选题:
( ),使民族地区从边缘地带一跃成为面向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成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成为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前沿地带。
选项:
A: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B:“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C:出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D: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答案: 【
4、单选题:
必须把( )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选项: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发展
C:统一思想
D:坚定理想信念
答案: 【
5、多选题: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 )
选项:
A: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B: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C: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D:“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E:出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答案: 【】
6、多选题:
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下列哪些文件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 )
选项:
A:《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
B:《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
C:“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
D:《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答案: 【】
7、判断题:
民族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地方。(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是改善民生、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民族平等、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判断题:
精准扶贫,就是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准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需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 )是文化认同的基础,决定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方向。
选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答案: 【】
2、单选题:
( )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在全社会、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选项: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
D: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 【
3、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应当( )。”
选项:
A:3个月以上2年以下的管制
B:不定罪
C:剥夺政治权利
D: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答案: 【
4、单选题:
( )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选项:
A:2007年
B:2003年
C:2001年
D:2005年。
答案:
5、多选题: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就指出,“( )应被尊重”。
选项:
A:少数民族的风俗
B:少数民族的宗教
C: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D:少数民族的习惯
答案: 【】
6、多选题:
对于青年学生学生,要通过系统的教育,激发和培养他们( )的思想
选项:
A:爱祖国
B:爱人民
C:爱社会主义
D:爱党
答案: 【】
7、判断题:
民族大团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自然而然的带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 (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民族领域的思想阵地,同其他错误的思想阵地一样,如果我们不用正确思想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占领。(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正确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社会生活中日常遇到的、必须认真处理的重要民族事务和社会问题。(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恩格斯在下列哪本书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
选项: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反杜林论》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答案: 【】
2、单选题: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不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
选项:
A: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有共同的基础
B: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C:宗教是引导的对象而不是消灭的对象
D: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可以相互适应
答案: 【】
3、单选题: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 )信仰宗教。
选项:
A:可以
B:不能
C:允许
D:不会
答案: 【
4、多选题:
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具有群众性的特点以外,还包括哪些特点?( )
选项:
A:民族性
B:复杂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答案: 【】
5、多选题: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是什么?( )
选项:
A: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B: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
C:公民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D: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答案: 【】
6、多选题: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指什么?( )
选项:
A:打击犯罪。
B:制止非法
C:保护合法
D:抵御渗透
答案: 【】
7、判断题:
世界性三大宗教是指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判断题:
任何强迫信教的人放弃宗教信仰的行为是错误的(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判断题: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少数民族人口逐渐成为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主体,新生代对城市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与老一代相对,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维权意识也比较强烈。(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2、判断题:
城市在各族群众深入交流交往交融中的平台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3、单选题:
2014年( )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关键是要搞好流出地和流人地的两头对接。
选项:
A:地方
B:西藏
C:新疆
D:中央
答案: 【】
4、单选题:
少数民族同胞“进城”也存在着“( )不适应”的问题。
选项: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一个
答案: 】
5、单选题:
(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了“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构想。
选项:
A:第四次
B:第三次
C:第二次
D:第一次
答案: 【】
6、多选题:
少数民族同胞“进城”,有利于( )。
选项:
A:其他三项均不对
B: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D:带动民族地区发展
答案: 【】
7、多选题:
通过设立服务中心、民族之家、热线电话等方式,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 )方面提供方便畅通的办事渠道,做到社区服务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求相适应。
选项:
A:法律维权
B:就业创业
C:语言翻译
D:其他三项均不对
答案: 【】
8、判断题:
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也是民族工作的未来趋势。(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判断题: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才能赢得民族工作的未来。 (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