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行使监察权的官员。
选项:
A:
四方之史
B:
方伯
C:
左右大监
D:
太史令
答案: 【
左右大监
】
2、单选题:
传说中国的第一部刑法《狱典》是由()制定的。
选项:
A:黄帝
B:尧
C:皋陶
D:伏羲
答案: 【皋陶】
3、单选题:
创设“三风十愆”罪的是()
选项:
A:比干
B:微子
C:伊尹
D:太甲
答案: 【伊尹】
4、单选题:
哪一制度是周朝时期贵族谏议的典型表现
选项:
A:史官进谏
B:师保辅政制度
C:“行人”制度
D:谏官进谏
答案: 【师保辅政制度】
5、判断题:
在立法上,皋陶主张将五刑置于主要地位,使五教处于辅助地位,即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予以严惩。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6、判断题:
“獬豸断狱”是自然“天罚”思想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7、判断题:
“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展现了商朝时期谏与监相结合的常态。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8、判断题:
周文王时期设立的“保氏”是负责匡正君王过失、专职劝谏的官员,而且还承担着教育国子的责任。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9、多选题:
“三风十愆”罪中的 “三风”是指
选项:
A:巫风
B:乱风
C:奢风
D:淫风
答案: 【巫风;乱风;淫风】
10、多选题:
哪些是周朝时期的与民间谏议有关的官职?
选项:
A:小司寇
B:乡大夫
C:行人
D:保氏
答案: 【小司寇;乡大夫;行人】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从春秋开始,史官系统中的御史监督职能愈发突出。但是,御史监督的对象限于中央的官员。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2、判断题:
奴隶制监察机制的破坏首先从诸侯们僭越礼乐法度开始,其彻底失控始于郑庄公时期。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以记录历史大事的方式对国君的监督作用的史官。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4、判断题:
商朝末期特别是纣王时期,谏诤制度走向了衰落。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5、单选题:
奴隶制监察机制的彻底失控始于
选项:
A:晋文公时期
B:楚庄王时期
C:齐桓公时期
D:郑庄公时期
答案: 【郑庄公时期】
6、单选题:
孔子在监察方面的思想不包括哪一项
选项:
A:发挥进谏的作用
B:立足于实际的调查
C:要“以德服人”
D:官员的奖惩标准具体化
答案: 【要“以德服人”】
7、单选题:
春秋时期,史官系统中的御史监督职能愈发突出。御史监督的对象包括
选项:
A:各国君主以及中央官员
B:中央官员以及地方官员
C:中央官员、地方官员以及平民百姓
D:各国君主
答案: 【中央官员以及地方官员】
8、单选题:
奴隶制监察机制的破坏首先开始于
选项:
A:诸侯们僭越礼乐法度
B:诸侯们攻战不休,小国被大国吞并,大国之间也竞相争霸
C: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弑君”的现象时有发生
D:周天子因为分封土地导致自己土地越来越少
答案: 【诸侯们僭越礼乐法度】
9、多选题:
属于孟子在监察方面主张的是
选项:
A:提倡舆论监督与君王监察相结合
B:注重教化的作用,即“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C: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
D: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答案: 【提倡舆论监督与君王监察相结合;注重教化的作用,即“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10、多选题:
哪些现象体现了周代监察制度的失控
选项:
A:郑庄公拒绝履行诸侯定期朝觐(尽)天子的义务
B:季恒子在宗庙祭祀中使用了“八佾之舞”
C: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
D:篡权弑君的频繁发生
答案: 【郑庄公拒绝履行诸侯定期朝觐(尽)天子的义务;季恒子在宗庙祭祀中使用了“八佾之舞”;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篡权弑君的频繁发生】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中负责监察的是
选项: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九卿
答案: 【】
2、单选题:
对于秦朝御史大夫的职权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御史大夫具有议政的权力,能够参加皇帝举行的各种重要的朝会,决定大政方针,处理重要的国家政务
B:御史大夫管理天下刑狱
C:御史大夫是朝廷首席监察长官,同时兼任行政副长官
D:御史大夫是御史府的长官,负责举劾非法,纠弹百官,丞相也在御史大夫的监察范围之内
答案: 【】
3、单选题:
有关汉武帝设立的司隶校尉的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A:
司隶校尉在查案时完全不用走一般的司法程序,可以先行抓捕,再进行弹劾
B:
巫蛊之祸结束后,司隶校尉的军权不仅被汉武帝罢除,同时其亦不能持节
C:
汉武帝征合四年所设置的“司隶校尉”起源于武帝统治后期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巫蛊之祸”
D:
作为皇帝的钦命特使,司隶校尉可以监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地
答案: 【
】
4、单选题:
汉武帝时期设立的旨在分丞相之权、监察丞相的官职是
选项:
A:司隶校尉
B:酷吏
C:刺史
D:丞相司直
答案: 【】
5、判断题:
东汉一朝,尚书令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地位尊崇且特殊,在朝会时,专席而坐,在当时被称为“三独坐”。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刺史监察的内容可以超过“六条”所规定的范围或者干预地方的行政事务。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7、判断题:
张汤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酷吏。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判断题:
刘秀用特诏的方式确立了司隶校尉的地位,使其获得了和御史中丞、尚书令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仍不能够持节。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多选题:
有关西汉刺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刺史出刺时代表中央,能够监察二千石的官员以及王国相,甚至还能监察诸王
B: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四州部,作为监察区。其中,三辅、三河以及弘农三个京畿地区由司隶校尉部管辖,其他郡国则分属十三个刺史部
C:刺史是跨行政区进行监督,没有了地方利益的牵绊
D:刺史制度体现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答案: 【】
10、多选题:
汉朝刺史制度相比于秦郡监察区的优越性在于
选项:
A:
刺史有权收集地方官员与诸侯王的违法材料,并交由中央处置,同时拥有罢免权。
B:
刺史是跨行政区进行监督,没有了地方利益的牵绊,刺史在监察时能够更加超然、独立
C:
刺史的晋升空间广阔,因而大都奋发有为、勇于任事,从而有利于提高监察实效
D:
刺史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同时还有丰厚的俸禄,从而能够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答案: 【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立法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晋律》仍然遵循汉魏律令条目分类,但对体例和篇名进行了改进修正。在《九章律》和《曹魏律》的基础上,《晋律》将篇名增补为二十篇
B:《曹魏律》为魏明帝时期制定,是严格意义上中国法典编纂的开端,代表了三国时期最高的立法成就
C:太康九年,颁布了《察二千石长吏四条》
D:《曹魏律》中单独增设了《违制律》以惩罚为官不遵循制度的行为
答案: 【】
2、单选题:
关于曹操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曹操颁布了许多法令,如《偿赃律》、《请赇律》、《褒赏令》、《明罚令》等,在军队和官吏管理中制定严格的监察惩罚制度,严明法纪
B:
曹操认为应树立法律的权威,才能安定社会,强调立法治国、赏罚分明和整肃吏治
C:
曹操提出“立君牧民,为之轨则”,主张君主统治国家应当为民众制定法律制度,提出依法治国
D:
棒杀蹇图、割发代首的故事体现了曹操严于守法的思想
答案: 【
】
3、判断题:
曹魏时期以汉《刺史六条》为基础,由时任豫州刺史的贾逵创立了《风宪忠告》,为魏国监察立法的代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魏律》中只有《请赇》和《偿赃》两项以整顿吏治为主,其他律中没有与吏治相关的内容。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判断题:
曹操十分重视法制,他认为应首先树立法律的权威,才能安定社会,强调立法治国、赏罚分明和整肃吏治。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孙吴设置的校事隶属于中书,本职工作为典校官府和州郡的文书考察官吏的治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是《五条律察郡》中的内容。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多选题:
有关两晋时期的监察立法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晋武帝于泰始四年下诏关于巡行属县时考察地方长吏为官能力政绩的《能否十条》
B:太康九年颁布了《察二千石长吏四条》
C:《晋律》遵循汉魏律令条目分类,但对体例和篇名进行了改进修正。
D:《晋律》不仅保留了《请赇律》和《告劾律》,还单独增设了官律——《违制律》
答案: 【】
9、多选题:
关于曹魏时期职务犯罪的立法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察吏六条》是以法律形式来规范监察工作的监察法规,其明确了监察的内容和准则,有助于监察官正确行使职权
B:
曹魏时期以汉《刺史六条》为基础,由时任豫州刺史的贾逵创立了《察吏六条》,为魏国监察立法的代表
C:
《魏律》中的《请赇》和《偿赃》是针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法律
D:
魏明帝时期制定的《曹魏律》是严格意义上中国法典编纂的开端,代表了三国时期最高的立法成就
答案: 【
】
10、多选题:
关于《曹魏律》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罚赎入责以呈黄金为价”是指依照黄金的价格折算罚赎
B:“还赃畀主”是指将赃物退还原主
C:“呵人受钱”,是指借某种罪名向百姓敲诈勒索
D:“平庸坐赃”是指对于非法使用的物资按照时价评估定罪
答案: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有关隋朝的“尚书台”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隋朝的尚书台仍然拥有主动的监察权,能够越过御史直接行使
B:
隋代以尚书左仆射代替尚书左丞对御史进行监督,但是只有当御史失职时,尚书左仆射才可“纠弹之”
C:
隋朝的尚书台和其前代的尚书台一样,仅拥有行政权
D:
隋朝的“尚书台”拥有行政和监察两项职权,是其核心机构
答案: 【
】
2、单选题:
隋朝中央的最高专门监察机关是
选项:
A:门下省
B:内史省
C:御史台
D:尚书台
答案: 【】
3、单选题:
有关唐朝前期地方政府采取的监察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A:
在地方州县具体操作监察业务的主要是录事参军与主簿
B:
都督和刺史是唐代前期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也是地方监察官
C:
地方政府实施的监察方式,主要包括都督刺史系统,录事参军、主簿系统,朝集使系统和采访使系统
D:
主簿是地方州府行政机构中的最高监察官
答案: 【
】
4、单选题:
关于唐玄宗时期,地方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玄宗规定采访使“判官二人,支使二人,推官一人,皆使自辟召,然后上闻”
B:
十五道采访处置使制度建立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质量,控制户口的流失
C:
唐朝以“道”为监察区,因此对地方的监察又称为“道察”
D:
十五道采访处置使制度下的监察区不具有行政区的性质
答案: 【
】
5、判断题:
唐朝时期的巡院是盐铁转运使的下属机构,后成为地方上的临时机构。因为巡院均设置在地方都会所在地,所以它又是一个反馈地方治理情报的重要途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体制,被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各朝基本沿袭。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晚唐时期的观察使继承了前期采访使的监察职能,因此两者的职权基本相同。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在地方监察制度方面,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质量,控制户口的流失,在宰相张九龄的积极支持下,唐太宗正式批准建立十五道采访处置使制度。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晚唐时期多层面的地方监察体系形成了各监察系统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局面,从而保证监察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10、多选题:
有关唐朝“三省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B:门下省的职责是审核驳正中书政令
C: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尚书管执行的分工合作关系,三省制度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
D:尚书省是国家的中枢决策和最高出令机关
答案: 【】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宋朝时期,中央政府的两大监察机构是
选项:
A:御史台和谏院
B:御史台和尚书台
C:尚书台和谏院
D:御史台和察院
答案: 【】
2、单选题:
关于宋朝时期的御史台,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
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是御史中丞
B:
御史大夫成为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C:
御史台下设有台院、殿院两院
D:
御史台乃沿袭唐朝旧制所设,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
答案: 【
】
3、判断题:
宋朝时,赵抃与包拯曾同在御史台任职。赵抃为殿中御史;包拯任御史丞。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4、判断题:
在宋朝建立之初,谏院就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专职负责向皇帝进谏。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判断题:
宋朝时期,台、殿、察三院官员是全职的监察官。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6、判断题:
宋朝的“二府”指的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其分别是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军事机关;“三司”包括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7、判断题:
宋朝时期,全国的最高监察机关是都察院。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多选题:
在宋朝以前,监察系统一般分为两大子系统,是
选项:
A:谏官言谏监察
B:政监合一系统
C:御史纠弹监察
D:史官系统
答案: 【】
9、多选题:
属于宋朝时期为控制地方监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选项:
A:
设置观察使
B:
制定监司出巡制度
C:
规定同级长官相互监督
D:
派遣专使按察监司
答案: 【
】
10、多选题:
关于宋朝时期谏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宰相拥有对言官的任用权
B:言官论谏的对象从皇帝扩大到了包括宰相在内的文武百官
C:言官的工作需要受到宰相的限制
D:谏院,最初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直至宋真宗天禧元年才正式设置谏院
答案: 【】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元世祖采纳了徐世隆的建议,明确宣布治国的原则是()
选项:
A:
祖述变通
B:
南北分治
C:
东西分治
D:
休养生息
答案: 【
】
2、单选题:
关于元朝的政治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A:中书省为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B:枢密院的法定地位与中书省相同
C: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
D: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答案: 【】
3、单选题:
元朝时期,中央御史台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是()
选项:
A:行御史台
B:政廉访司
C:提点刑狱司
D:按察使司
答案: 】
4、单选题:
元朝时期,地方的监察机关是
选项:
A:肃政廉访司
B:提点刑狱司
C:转运司
D:按察使司
答案: 【】
5、判断题:
元朝将全国划分为20道,即20个监察区,常设肃政廉访司(初名“提刑按察司”)为地方监察机关。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6、判断题:
元朝的各道监察区是直接行使监察权的监察机构,是监察机构的基本单位。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7、判断题:
张养浩的《三事忠告》被当朝评为监察干部必读书目,也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监察官教科书”。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元朝在中央依照前朝旧制仍旧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枢密院为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为最高军事机关。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设立宪台格例》是元朝地方的监察法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多选题:
关于张养浩所作的《风宪忠告》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在此书中,张养浩将自律置于首位
B:《风宪忠告》大致可分为相互关联的三大类,即修养类,工作类和节操类
C:在工作类中,张养浩将监察官员的职责分为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等七项
D:《风宪忠告》是《三事忠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答案: 【】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关于明太祖治乱世用重典,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大诰》中的刑罚比《大明律》还要重,但是两者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B:《大明律》对犯赃者的惩罚非常严厉,贪污受贿只要达到八十贯就要处以极刑
C:《大明律》中对贪官污吏的处罚规定非常具体、严明
D:《大明律》中的《受赃》一门是专门对官吏犯赃罪的规定
答案: 【】
2、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的首部官方反腐教材是
选项:
A:《刺史六条》
B:《风宪忠告》
C:《察使六条》
D:《醒贪简要录》
答案: 【】
3、单选题:
明朝时期,中央派往地方进行定期巡回考察的监察官是
选项:
A:
督查使
B:
巡抚
C:
巡按御史
D:
按察使
答案: 【
】
4、单选题:
朱元璋将御史台废除,改为
选项:
A:尚书台
B:行省
C:都察院
D:刺史台
答案: 【】
5、判断题:
明朝厂卫制度中的“厂”包括东厂、西厂和内行厂,“卫”指的是锦衣卫。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大明律》对于因公科敛、妄立名目,买民物不给钱或者指明要物不给钱的处罚与《大诰》不同。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洪武七年(1374年),太祖组织人员制定以唐律为蓝本的《大诰》,历时二十余年,终于在洪武三十年颁布天下。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通政使司设于洪武十年(1377年),其前身是察言司,职能是疏通政事。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多选题:
关于明朝的厂卫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宦官直接控制东厂、西厂
B: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宪宗深感民众反抗过于频繁,现有厂卫人数不足,于是又增设东厂作为补充
C: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西厂为自己治下的特务机关,受司礼监领导
D: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成为特务侦察机关
答案: 【】
10、多选题:
关于张居正所实行的“考成法”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张居正主张“立限责事,以事责人,务责实效”
B:考察的目的是区分官员优劣,重在惩处不法官员
C:张居正的考成法将官员的限时绩效与责任制相结合
D:考成法是针对官员考核而设计的一项制度,目的是通过考核工作实效来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关于清朝监察机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清朝时期,六科一直是独立的监察机关
B:为了约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太宗皇太极仿照明制建立了都察院,并给予他们弹劾议政王大臣的权力
C:清朝统治者一旦遇到重大稽查任务,往往科道并称使用,对重大事件的稽查处理,分送有关科、道共同负责,相互稽查,监察效率大幅提高
D:康熙强调科道官员可风闻奏事,谕令监察官弹劾大臣,可实封御前入奏
答案: 【】
2、单选题:
我国封建时期的最后一部监察法规是
选项:
A:
《大明律》
B:
《钦定台规》
C:
《风宪忠告》
D:
《大诰》
答案: 【
】
3、单选题:
关于《钦定台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钦定台规》要求监察官直言不讳、秉公办事、谨言慎行
B:
乾隆八年(1743年),由都察院始纂《钦定台规》,嘉庆七年(1802年)、道光七年(1872年)两次重修,光绪年间增辑
C:
根据《钦定台规》的规定,言官不可根据传闻举报弹劾
D:
清朝制定的《钦定台规》是我国封建时期的最后一部监察法规
答案: 【
】
4、判断题:
清朝时期,最高的监察机构是都察院。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判断题:
雍正彻底废除了给事中封驳制度,使得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成为最高监察机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总体来讲,《钦定台规》对监察官的工作要求有三点:第一,直言不讳;第二,秉公办事;第三,谨言慎行。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我国现存的有关王东槐的史料许多反映了其在弹劾贪官污吏,历陈官场弊端,提出整改建议等方面的事例。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判断题:
乾隆晚年懈怠政务,大肆收受贡品,铺张浪费,为官吏的贪污腐败提供了机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多选题:
有关《钦定台规》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
《钦定台规》中对监察官的密折举劾权做出了相关规定
B:
《钦定台规》是我国封建时期的最后一部监察法规
C:
《钦定台规》对监察官的工作要求有三点,即直言不讳、秉公办事、谨言慎行
D:
《钦定台规》规定了非常严格的回避制度
答案: 【
】
10、多选题:
关于雍正时期采取的反腐措施正确的是
选项:
A:
雍正在位期间大规模裁减年老官、有疾官、贪官、浮躁官、不谨官、软官和才力不及官
B:
雍正把征收火耗由非法变成合法,并明确规定各地提解的耗羡数额,再把这一款项分给地方官员作为养廉银
C:
雍正规定了“连坐法”,如果地方官员贪污钱粮,而督抚为其包庇隐瞒,则将督抚一并治罪
D:
雍正在整顿吏治方面,雷厉风行,大规模展开反腐运动
答案: 【
】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关于湖北军政府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总监察制度就是湖北军政府监察制度的雏形
B:中华民国监察制度的开端总监察处依照《鄂军政府总监察处暂行简章》成立
C:孙武等人为限制黎元洪独揽大权,对《军政府暂行条例》进行了修改,规定都督的辅助办事人员设秘书、顾问和稽查员,秘书和顾问都可以由都督自行任用
D:总监察处对各部人员均有权监察和弹劾
答案: 【】
2、单选题:
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参议院的权力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建议案对政府具有约束力
B:对于大总统的弹劾程序,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C:质询权的行使能够对政府官员产生强制力
D:查办权是指参议院有请临时政府查办某些官吏贪污贿赂、违法事项的权力,是肃清官员风气的重要手段
答案: 【】
3、单选题:
关于平政院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评事和肃政史能够同时担任国会及地方议会议员
B:
肃政厅是平政院下设的一个机构,行使弹劾权
C:
平政院的主要职能是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和审理纠弹案件
D:
平政院不得受理要求赔偿损害的诉讼
答案: 【
】
4、单选题:
1911年11月,湖北军政府颁布由宋教仁起草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是
选项:
A:《中华民国约法》
B:《天坛宪草》
C:《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
5、判断题:
民国第一个总监察是孙中山。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为限制黎元洪独揽大权,孙武等人对《军政府暂行条例》进行了修改,规定都督的辅助办事人员设秘书、顾问和稽查员,秘书和顾问都可以由都督自行任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7、判断题:
平政院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及行政诉讼程序对行政官吏进行监察,负责审理行政官吏所犯违法案件。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1913年10月31日制定的《天坛宪草》未能生效实施。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多选题:
关于《中华民国约法》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根据《中华民国约法》为基本法而建立起来的这一套监察体系,使得监察机关均直接隶属于国家元首
B:
《中华民国约法》是在袁世凯的实际控制下制定的,集中体现了袁世凯的意志,史上戏称“袁氏约法”
C:
根据《中华民国约法》设立的肃政厅,完全是对中国古代监察文化中御史制度的延续
D:
《中华民国约法》本质上体现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分权思想
答案: 【
】
10、多选题:
属于北洋政府颁布的有关监察的法律是
选项:
A:《肃政厅处务规则》
B:《纠弹条例》
C:《文官惩戒条例》
D:《平政院编制令》
答案: 【】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经过夏商周监察制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终于出现了有关监察的立法。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2、判断题:
成文法的公布,结束了奴隶制时期“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统治模式。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判断题:
中共四大在武汉市选举产生了首个党内监察机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下列不是由晋国制定的法律是()
选项:
A:《范武子之法》
B:《常法》
C:《被庐之法》
D:《刑符》
答案: 【】
6、单选题:
中国古代最早具有系统性的有关惩治贪官污吏的监察法律是()
选项:
A:《晋律》
B:《唐律疏议》
C:《魏律》
D:《刑符》
答案: 【】
7、单选题:
被称为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的是()
选项:
A:黄克功
B:张子善
C:刘青山
D:顾顺章
答案: 【】
8、单选题:
“苏维埃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与批评,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体现了怎样的监察理念?
选项:
A:人民监察
B:科学监察
C:法治监察
D:制度监察
答案: 【】
9、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监察历程,大体可以分为
选项:
A:法制监察
B:制度监察
C:科学监察
D:人民监察
E:法治监察
答案: 【】
10、多选题:
监察的法治化实践主要表现在
选项:
A:监察机构的法定化
B:监察程序的规范化
C:监察对象的全覆盖
D:监察手段的法治化
答案: 【】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