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Neisser于 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选项:
A:1967
B:1956
C:1966
D:1879
答案: 【1967】
2、单选题:
Newell和Simon(1972)认为:信息加工就是操纵 的过程。
选项:
A:表象
B:符号
C:语言
D:命题
答案: 【符号】
3、判断题:
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同时也是认知现象或认知活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判断题:
很多认知活动都是快速的、简单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5、判断题:
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注重人脑与计算机的类比,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对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组块设计的缺点之一是由于刺激不能随机化,可能会引起被试的期待反应。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2、单选题:
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为_______,这些神经元的特点是顶树突较粗且排列整齐,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位形成开放电场。
选项:
A:星状神经元
B:双极神经元
C:锥体神经元
D:单极神经元
答案: 【锥体神经元】
3、判断题:
两个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各自独立,不进行沟通联系。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4、判断题:
过记录脑电波并叠加形成的ERP发现,注意的效应在70-150ms就可以产生影响,这是晚期注意存在的证据。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5、判断题: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功能性磁共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选项:
A:Biederman
B:Gregory
C:Gibson
D:Bruner
答案: 【】
2、判断题:
ERP研究发现,与物体相比,对面孔加工比较敏感的成份是N170。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3、多选题:
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选项:
A:Gibson
B:Biederman
C:Bruner
D:Gregory
E:Treisman
答案: 【】
4、多选题:
在面孔整体—局部效应中,可以对比下列哪些条件来反映面孔与物体间加工方式的区别。
选项:
A:面孔整体呈现
B:房子部分呈现
C:房子整体呈现
D:面孔部分呈现
答案: 【】
5、多选题:
混合面孔效应发现,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和准确率较好,从而能说明面孔识别倾向构形加工。
选项:
A:倒置新面孔上下两个部分不对齐
B:正立新面孔上下两个部分不对齐
C:倒置新面孔上下两个部分对齐
D:正立新面孔上下两个部分对齐
答案: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过滤器模型的代表人物是( )
选项:
A:Posner
B:Broadbent
C:Kahneman
D:Treisman
答案: 【】
2、多选题:
影响注意资源分配方案的因素有( )
选项:
A:个人当时的意愿
B:对完成任务所需要能量的评价
C:意愿
D:情绪
E:个人的长期倾向
答案: 【】
3、单选题:
特征整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选项:
A:Broadbent
B:Treisman
C:Kahneman
D:Marr
答案: 【
4、单选题:
视觉注意选择的是视野内的某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以外的物体很难看清楚,这一观点属于( )。
选项:
A:两阶段模型
B:聚光灯模型
C:变焦透镜模型
D:局部整体模型
答案: 【】
5、单选题:
O’Craven、Downing和Kanwisher(1999)混合图像的实验结果支持( )。
选项:
A:基于特征的注意
B:基于位置的注意
C:基于物体的注意
D:基于图像的注意
答案: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最早提出两种记忆说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
选项:
A:Ebbinghaus
B:Nessier
C:Waugh
D:James
答案: 【】
2、判断题:
Sperling认为感觉记忆是以一种相对未加工的形式存储信息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3、单选题:
Neisser将视觉通道的感觉记忆称为( )。
选项:
A:视觉记忆
B:图像记忆
C:听像记忆
D:瞬时记忆
答案: 【
4、判断题:
存储器模型强调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必然经过三个有着明确顺序的记忆结构,分别对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加工深度影响记忆成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 )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 Miller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指出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
选项:
A:1958
B:1879
C:1956
D:1967
答案:
2、判断题:
为了说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多数心理学家常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编码联合起来,称为A.V. L单元。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多选题:
Sternberg假设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可能存在如下几种情形:( )。
选项:
A: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B: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
C:系列扫描
D:平行扫描
答案: 【】
4、单选题:
范畴效应也称为( ),强调了短时忆信息提取中项目的组织问题。
选项:
A:平行搜索
B:熟悉性效应
C:选择性搜索
D:系列搜索
答案: 【
5、判断题:
Waugh 和 Norman(1965)发明了数字探测法,试图将干扰和衰退这两个因素分离开来。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狗是动物”在长时记忆中是以什么代码形式存储的?
选项:
A:感觉代码
B:视觉代码
C:语义代码
D:表象代码
答案: 【
2、判断题:
遗忘没有积极意义。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判断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面也有内隐记忆在起作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单选题: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隐学习的是( )
选项:
A:通过老师的讲解,小明学会了如何计算圆形的面积
B:生长在京剧世家的孩子耳濡目染,很小就会唱京剧
C:小王经常看别人下象棋,时间一长,他也掌握了下象棋的方法和技巧
D: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不知不觉地就会说母语
答案: 【
5、单选题:
英国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Warrington 和Weiskrantz (1968 )研究了遗忘症患者的______,这是较早的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选项:
A:内隐记忆
B:启动效应
C:遗忘效应
D:外显记忆
答案: 【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Podgorny和Shepard(1978)进行的实验,发现知觉条件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的情况是一样的或相似的,证明了表象和知觉的机能等价问题。
选项:
A:锐敏度实验
B:定位实验
C:选择性干扰实验
D:麦克白实验
答案:
2、单选题:
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方位差每增加53度,反应时就增加秒。
选项:
A:2
B:0.5
C:1
D:1.5
答案: 【】
3、单选题:
Hayes(1973)实验中,给被试先呈现一个字母后,再让被试想象一个大的或小的字母,发现先后呈现字母相同情况下,呈现的字母与表象的字母大小一致时,识别速度要快于不一致的,表明表象对()作用。
选项:
A:记忆的阻碍
B:记忆的促进
C:知觉的促进
D:知觉的阻碍
答案: 【
4、判断题:
Neisser(1976)把表象看作是对知觉的期待。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判断题:
表象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之一是我们对图片的再认正确率要高于图片对应的词汇。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在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方框)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选项:
A:联想
B:命题
C:原型
D:概念
答案: 【
2、多选题:
激活扩散模型包括( )过程。
选项:
A:表述过程
B:搜索过程
C:决策过程
D:语义过程
答案: 【】
3、判断题:
演绎推理属于产生式的推理方式。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4、单选题:
所谓( )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作用。
选项:
A:气氛效应
B:距离效应
C:典型性效应
D:启动效应
答案: 【】
5、判断题:
在激活扩散模型中,连线的不同强度依赖于其使用频率的高低,使用频率高的连线有较高强度。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元认知”这一概念是()提出的。
选项:
A:奈瑟尔
B:弗拉维尔
C:西蒙
D:米勒
答案: 【
2、单选题:
在元记忆中,延迟的估计与即时估计相比,延迟估计对记忆的评估。
选项:
A:更准确
B:一样准确
C:一样不准确
D:更不准确
答案: 【
3、判断题:
组织策略是对信息深加工的重要形式。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元认知认识的对象是别人的认知活动,而不是自己的认知活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元记忆中延迟的估计中所评价的是长时记忆。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专家总是纵观整个问题的背景和其中各成分间的关系,而新手却只看到孤立的问题本身或表面,表明专家和新手在()存在差异。
选项:
A: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
B:问题解决速度
C:理解和表征问题
D:知识数量
答案: 【
2、单选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多数能够想到手机可以用来打电话,却很少想到手机可以用来做垫板,这是因为()影响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选项:
A:心理定势
B:无关信息的干扰
C:问题表征的方式
D:功能固着
答案: 【】
3、判断题:
当我们想问题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可能会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这种现象称为问题解决的“酝酿效应”。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4、单选题:
双侧的()区域可能是具体负责加工“新思想”的工作车间。
选项:
A:前额叶
B:海马
C:颞-枕区
D:扣带前回
答案: 【
5、判断题:
海马是顿悟过程的“发动者”。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选项:
A:问题表征
B:结论
C:前提
D:心理模型
答案: 【】
2、多选题:
对“三段论”推理的心理学理论包括()。
选项:
A:换位理论
B:气氛效应理论
C:心理模型理论
D:逻辑规则理论
答案: 【】
3、单选题:
()是指对相同信息的不同表征导致决策产生不同结果的现象。
选项:
A:禀赋效应
B:成本沉没效应
C:框架效应
D:心理账户
答案:
4、单选题:
()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事物在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出现的概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来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的。
选项:
A:锚定与调整
B:代表性启发
C:可得性启发
D:情感启发法
答案: 【
5、判断题:
一致性谬误是成本沉没效应的表现。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十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像喜大普奔、躺枪、微信这样的词语是最近这些年出现和流行的词语,已经被人们接受,同时有些词汇正在消失。语言的这种特性叫做
选项:
A:结构性
B:任意性
C:动态性
D:生成性
答案: 【
2、单选题:
语音知觉的()理论可以解释单词的所有音素呈现和辨认之前,这个单词就可以被识别的现象。
选项:
A:群组理论
B:动作理论
C:Trace 模型
D:直觉理论
答案: 【
3、单选题:
常见的言语产生错误类型有很多种,其中混合,即把两个言语单元混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项目。而(),即一个言语单元激活的太早,出现在了前面言语单元的位置上。
选项:
A:混合
B:提前
C:替代
D:持续
答案: 【】
4、判断题:
Wernicke失语症包括形形色色的以口语障碍为特征的症状,有时候他们正常唱歌的能力却没受到影响,也能背诵诗词,或者数数的能力没受到影响。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单选题:
失语症很常见,在脑卒中后大约____ 会引起至少为若干个月的重症期的失语,也有很多人会持续失语。
选项:
A:20%
B:80%
C:60%
D:40%
答案: 【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