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 )。
选项:
A:扎根时代生活
B: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C:坚持立德树人
D:遵循美育特点
答案: 【扎根时代生活;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坚持立德树人;
遵循美育特点】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文道”的说法,最早见于( )。
选项:
A:《春秋》
B:《国语》
C:《论语》
D:《中庸》
答案: 【《国语》】
2、单选题:
“温柔敦厚”语出( )。
选项:
A:《礼记》
B:《论语》
C:《老子》
D:《春秋》
答案: 【《礼记》】
3、判断题:
“怨而不怒”的精神实质是儒家倡导的“中和”精神。(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单选题:
“尽善尽美”语出( )。
选项:
A:《春秋》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答案: 【《论语》】
5、单选题:
以下词汇当中,不能体现将美和善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例子是:( )。
选项:
A:美观
B:价廉物美
C:美意
D:美德
答案: 【美观】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在先秦时期人们对“志”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所谓“志”,主要是指( )。
选项:
A:内心的志向
B:个人的情感
C:记录
D: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答案: 【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2、判断题:
“诗缘情”与“诗言志”是一脉相承的。(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3、判断题:
“神思”是需要知识和情感的积累的。(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判断题:
在现实当中,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判断题:
叶燮《原诗》对诗人提出了主观上“才”“胆”“识”“力”的要求,所谓“力”,是指诗人表现其才思识见而自成一家的艺术功力。(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文质彬彬”就是外在美与内在善两者的统一。(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2、判断题:
《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情理是作品内容,被称为“纬”。(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判断题:
“怨谱”是明代的陈洪绶在评点孟称舜的传奇戏曲《娇红记》时提出的。(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4、判断题:
创作个性在文学风格的显现中具有核心的作用。(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在文学语言上,一般认为文言为雅,白话为俗。(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姚斯认为文学真正的历史是作者、作品和( )三者之间的“关系史”,而绝不是文学事件、事实和作品的编年史式的罗列。
选项:
A:历史
B:评论者
C:接受者
D:世界
答案: 【】
2、单选题:
孟子在《万章》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阅读观点即( )。
选项:
A:“夺胎换骨”
B:“以意逆志”
C:“追本溯源”
D:“风骨即人”
答案:
3、多选题: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认为要真正理解、发现优秀作品的真义精华,成为优秀作品的知音,就必须避免三种主观片面的阅读观念即( )。
选项:
A:“以意逆志”
B:“崇己抑人”
C:“信伪迷真”
D:“贵古贱今”
答案:
4、判断题:
在王夫之的“出入法”中,“入”指读者以一种生命体验和审美情怀进入作品,“出”意指读者不能完全沉浸在诗作中,而应同时保持着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训诂阅读方法包含的一个方面是“情境”还原即对原始文本中涉及的历史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名物的考据,力求还原文本原始的历史文化语境。(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