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2015年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是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如下哪些方面?( )。
选项:
A:结合实践
B:文化引领
C:指导帮扶
D:课堂教学
E:自主学习
答案: 【结合实践
;文化引领
;指导帮扶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
2、单选题:
智能化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
选项: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第四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 【第四次工业革命
】
3、单选题: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
选项:
A:机械化
B:电气化
C:信息化
D:智能化
答案: 【信息化
】
4、单选题:
国家专利(PCT)申请量,中国哪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二( )。
选项:
A:2015年
B:2017年
C:2018年
D:2016年
答案: 【2017年
】
5、多选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9年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下列属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是( )( )。
选项:
A:屠呦呦
B:于敏
C:黄旭华
D:袁隆平
E:孙家栋
答案: 【屠呦呦
;于敏
;黄旭华
;袁隆平
;孙家栋
】
6、多选题:
专利的类型包括( )。
选项:
A:软件著作权
B:发明专利
C:实用新型专利
D:外观设计专利
答案: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
】
7、多选题:
创造过程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
选项:
A:科学研究
B:经营管理
C:艺术创作
D:技术发明
答案: 【科学研究
;艺术创作
;技术发明
】
8、多选题:
我国2016年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包括以下哪几种( )。
选项:
A:七一勋章
B:友谊勋章
C:共和国勋章
D:国家荣誉称号
E:八一勋章
答案: 【友谊勋章
;共和国勋章
;国家荣誉称号
】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以下哪种思维也成为左脑思维?( )
选项:
A:抽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收敛思维
D:形象思维
答案: 【抽象思维
】
2、单选题:
以下哪种思维方式是指研究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状况,通过同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比较中,找出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异同( )。
选项:
A:纵向思维
B:横向思维
C:逆向思维
D:正向思维
答案: 【横向思维
】
3、单选题:
阻碍我们创新的根本原因是( )。
选项:
A:客观环境
B:知识储备
C:心智模式
D:思维定势
答案: 【思维定势
】
4、单选题:
怎么突破思维定势( )。
选项:
A:强制联想
B:扩大视角
C:其他选项都是
D:转变思考方向
答案: 【其他选项都是
】
5、单选题:
中国古代的“司马光砸缸”典故,体现了哪种思维方式( )。
选项:
A:收敛思维
B:逆向思维
C:发散思维
D:正向思维
答案: 【逆向思维
】
6、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收敛思维的特点是( )。
选项:
A:唯一性
B:变通性
C:逻辑性
D:比较性
答案: 【变通性
】
7、单选题:
灵感什么时候获得、怎样获得,是不可思议的、不可预知的,这体现了灵感思维的( )。
选项:
A:快速性
B:易逝性
C:累积性
D:偶然性
答案: 【偶然性
】
8、单选题:
人们心理所固有的内心冲突,既渴望成功,又害怕遇到失败,指哪种思维定势( )。
选项:
A:不要认为我不行
B:警惕麻木
C:警惕约拿情节
D:避免求稳情绪
答案: 【警惕约拿情节
】
9、单选题:
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相同而又具有极为明显属性的联想是指( )。
选项:
A:相似联想
B:类比联想
C:因果联想
D:对比联想
E:相关联想
答案: 【相关联想
】
10、单选题:
社会上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热潮,如抢购潮、追星潮、择校潮等,属于哪种思维定势( )。
选项:
A:书本型
B:经验型
C:从众型
D:权威型
答案: 【从众型
】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CT扫描仪可以看成由X光机与计算机构成,这体现了哪种创新原理( )。
选项:
A:分离原理
B:移植原理
C:还原原理
D:综合原理
答案: 【
】
2、单选题:
吸取、借用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引用或渗透到其他领域,用以变革或改进已有事物或开发新产品,是指哪种创新原理( )。
选项:
A:综合原理
B:移植原理
C:分离原理
D:还原原理
答案: 【
】
3、单选题:
对已有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持怀疑态度,从相反思维方向分析和思索,以探求新的创造发明( )( )。
选项:
A:综合原理
B:逆反原理
C:分离原理
D:还原原理
答案: 【
】
4、单选题:
冷冻机密封检测问题中,物场体系只给出氟利昂和润滑油物质,缺少相互作用的物质和场,这是属于哪种物场体系( )。
选项:
A:完全物场体系
B:不完全物场体系
C:非物场体系
答案: 【
】
5、单选题:
借鉴发酵面包的方法做出泡沫塑料,是属于哪种移植原理( )。
选项:
A:方法移植
B:材料移植
C:原理移植
D:功能移植
答案: 【
】
6、单选题:
鲁班移植茅草发明锯子,是属于哪种移植原理( )。
选项:
A:结构移植
B:功能移植
C:方法移植
D:原理移植
答案: 【
】
7、单选题:
汽车的车身等部件由原来钢板制作,改用工程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不仅重量大大减轻,而且成本降低,也省去了防腐、防锈的工作,这体现了哪种移植原理( )。
选项:
A:功能移植
B:材料移植
C:结构移植
D:原理移植
答案: 【
】
8、单选题:
红外辐射到红外探测、红外遥感、红外导弹等,这体现了哪种移植原理( )。
选项:
A:结构移植
B:材料移植
C:原理移植
D:功能移植
答案: 【
】
9、单选题:
1924年德国青年布鲁尔用空心材料替代实心材料做家具,并率先用空心钢管制成了名为“瓦西里”的椅子,是属于哪种逆向原理( )。
选项:
A:方向逆反
B:属性逆反
C:原理逆反
D:大小逆反
答案: 【
】
10、单选题:
“微雕”是属于哪种逆向原理( )。
选项:
A:属性逆反
B:方向逆反
C:大小逆反
D:原理逆反
答案: 【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大飞船要灵活可靠的在月球上安全着陆,在控制上要求很高,尽管技术上可以做到,但是花费很高。有位专家在海边散步时看到海轮靠码头泊船,产生灵感而萌生登月创意”,这是用了设问探求法中的哪个设问项目( )。
选项:
A:能否借用
B:有无其他用途
C:能否组合
D:能否代用
答案: 【
】
2、单选题:
“可装在眼镜架上的袖珍收音机”,这是用了设问探求法中的哪个设问项目( )。
选项:
A:能否代用
B:能否缩小
C:能否调整
D:能否改变
答案: 【
】
3、单选题:
“飞机诞生的初期,螺旋桨均安装在头部,后来装到了顶部,逐渐发明了直升机”,这是用了设问探求法中的哪个设问项目( )。
选项:
A:能否改变
B:能否颠倒
C:能否调整
D:能否代用
答案: 【
】
4、单选题:
“采用椭圆形链轮传动,设计出形态特殊的太空自行车”,这是用了设问探求法中的哪个设问项目( )。
选项:
A:能否组合
B:能否代用
C:能否改变
D:能否调整
答案: 【
】
5、单选题:
超声波定位是来源于蝙蝠辨别物体的原理,这是属于哪类仿生法( )。
选项:
A:外形仿生
B:结构仿生
C:拟人仿生
D:原理仿生
答案: 【
】
6、单选题:
公元前500年,中国人制成会飞的直升竹蜻蜓,这是直升飞机的原型,这是属于哪类仿生法( )。
选项:
A:原理仿生
B:拟人仿生
C:外形仿生
D:结构仿生
答案: 【
】
7、单选题:
“情侣伞”将伞的形状设计为椭圆形,扩大伞的空间,体现了和田十二法的哪个要点( )。
选项:
A:变一变
B:扩一扩
C:学一学
D:减一减
答案: 【
】
8、单选题:
中子是由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
选项:
A:居里夫妇
B:小居里
C:查德威克
D:卢瑟福
答案: 【
】
9、单选题:
“手机包含了很多功能”,是属于哪类组合创新法( )。
选项:
A:材料组合
B:信息组合
C:技术组合
D:功能组合
答案: 【
】
10、单选题:
自带牙膏的牙刷,这是属于哪类组合创新法( )。
选项:
A:异类组合
B:技术组合
C:功能组合
D:同类组合
答案: 【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TRIZ的中文含义是( )。
选项:
A: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B:管理问题解决理论
C:问题的解决手段
D:科技问题解决理论
答案: 【
】
2、单选题:
“Yes or No”提问法是哪种TRIZ创新方法使用过程中要用到的( )。
选项:
A:金鱼法
B:物场分析
C:矛盾分析
D:小人法
答案: 【
】
3、单选题:
不使用立方体或者平面、表面,而用弯曲或者圆的东西,是指以下哪种原理( )。
选项:
A:动态特性原理
B:反向作用原理
C:柔性原理
D:曲面化原理
答案: 【
】
4、单选题:
“折叠自行车解决自行车骑车时要大,不骑车要小“的物理矛盾,属于以下哪类( )。
选项:
A:空间分离
B:系统级别分离
C:时间分离
D:条件分离
答案: 【
】
5、单选题:
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使用隔热层减少热量损失”属于( )。
选项:
A:4级:全新的概念
B:2级:少量的改进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1级:显然的解
答案: 【
】
6、单选题:
“俄罗斯套娃”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哪个( )。
选项:
A:合并
B:自服务
C:中介物
D:嵌套
答案: 【
】
7、单选题:
“跑步机”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哪个( )。
选项:
A:反向作用
B:中介物
C:反馈
D:自服务
答案: 【
】
8、单选题:
“用脉冲式的声音代替连续警报声”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哪个( )。
选项:
A:周期性动作
B:事先防范
C:反馈
D:自服务
答案: 【
】
9、单选题:
“用托架把热盘子端到餐桌上”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哪个( )。
选项:
A:中间物
B:自服务
C:事先防范
D:反馈
答案: 【
】
10、单选题:
“午餐饭盒中设置不同的间隔区来分别存放冷、热和液体食物”是利用了40个发明原理中的哪个( )。
选项:
A:中间物
B:分割
C:局部质量
D:抽取
答案: 【
】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