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人类在电影发明之初,使用( )进行记录。
选项:
A:胶片
B:蜡筒
C:玻璃
D:磁带
答案: 【胶片】
2、单选题:
人类在( )年发明了电影。
选项:
A:1826
B:1895
C:1905
D:1837
答案: 【1895】
3、多选题:
人类学研究中采取的两种视角是( )。
选项:
A:客位视角
B:主体视角
C:主位视角
D:客体视角
答案: 【客位视角;主位视角】
4、多选题:
一部民族志电影的生产过程包括( )。
选项:
A:开展田野调查
B:制定拍摄计划
C:进行实地拍摄
D:完成后期剪辑
答案: 【开展田野调查;制定拍摄计划;进行实地拍摄;完成后期剪辑】
5、多选题:
影视人类学这个概念中包含( )。
选项:
A:考古技术
B:人类学研究理论方法
C:人类学研究对象
D:影视手段运用
答案: 【人类学研究理论方法;人类学研究对象;影视手段运用】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方法是( )。
选项:
A:文物普查
B:测绘绘图
C:深度访谈
D:参与观察
答案: 【深度访谈;参与观察】
2、多选题:
人类曾经用作影像记录的载体包括( )。
选项:
A:DV带
B:BETA带
C:VHS录像带
D:胶片
答案: 【DV带;BETA带;VHS录像带;胶片】
3、判断题:
民族志电影除了被当作影像文本看待,也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研究方法,一个探索新的民族学知识的过程。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判断题:
人类学片是在人类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方法和影视人类学的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形象化表述。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判断题:
民族志电影中呈现的文化,不应该民族志电影作者眼中的文化,也不应该是民族志电影作者理解的文化,应该是“原原本本”的文化。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观察式电影的类型包括
选项:
A:私影像
B:非虚构
C:感官实验
D:学者电影
E:作者电影
答案: 【】
2、判断题:
最早的人类学影像田野考察是罗伯特·弗拉哈迪在爱斯基摩人地区开展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判断题:
观察式电影的理念最初源自“直接电影”模式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4、判断题:
观察式电影强调以“观察”为核心,提倡在观察中的参与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判断题:
纪录片的拍摄不需要写拍摄大纲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民族志电影拍摄最重要的是展现()
选项:
A:宗教
B:跨文化交流
C:节日
D:文化
答案: 【】
2、多选题:
为什么说相处之道是民族志电影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选项:
A:呈现真实的人物感情
B:民族志电影的制作流程决定
C: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
D:呈现真实的田野
E:跨文化交流
答案: 【】
3、多选题:
民族志电影拍摄中要尊重被拍摄者主要包括()
选项:
A:民族传统
B:礼仪习惯
C:生活作息
D:宗教信仰
E:节日禁忌
答案: 【
4、判断题:
民族志电影制作是拍摄者给予被拍摄者的成名机会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判断题:
民族志电影制作完成之前必须把影片给被拍摄者观看讨论并修改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民族志电影的制作者应该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范围内,主动地考虑信息公开可能给被拍摄主体带来的危害。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2、判断题:
民族志电影摄制的伦理,是指制作者和被拍摄主体之间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判断题:
民族志电影的制作者应该避免影片的拍摄、流通、传播对被拍摄主体造成伤害。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因为民族志电影中的影像不再是被拍摄主体的生活现实,所以不用顾忌被拍摄主体的禁忌、信仰和习俗。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单选题:
我们把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规则称为( )。
选项:
A:德行
B:伦理
C:礼仪
D:五服
答案: 【】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1922年,由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的反映因纽特人极地生活的民族志电影是( )。
选项:
A:北方的纳努克
B:路易斯安娜州的故事
C:亚兰岛人
D:禁忌
答案: 【】
2、单选题:
1957-1981年,中国曾经拍摄了一批反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民族志电影,这批民族志电影简称为( )。
选项:
A:中国早期民族志电影
B:民纪片
C:民族片
D:科教片
答案: 【】
3、单选题:
作为《苦聪人》、《佧佤族》、《独龙族》、《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的编导和摄影师的人是( )。
选项:
A:徐志远
B:谭碧波
C:杨光海
D:刘达成
答案: 【】
4、多选题:
以下属于在云南拍摄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的有( )。
选项:
A: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
B:景颇族
C:独龙族
D:苦聪人
答案: 【】
5、多选题:
民族志电影中采取的复原拍摄方法,也叫做( )。
选项:
A:摆拍
B:重构
C:重塑
D:导演
答案: 【】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包括( )。
选项:
A:精神状态的世界
B:物理状态的世界
C:客观意义上的观念世界
D:生活现实世界
答案: 【】
2、判断题:
民族志电影是制作者利用部分真实的影像重新建构的一个结果。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判断题:
一部民族志电影的真实性,完全由影片的制作者决定,和被拍摄主体没有任何关系。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罗伯特•弗拉哈迪在拍摄《北方的纳努克》时,因纽特人依然处于住雪屋,使用标枪狩猎的状态。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中,只有理解了精神世界中的主观能动过程,才能理解第一世界如何被转变为第三世界。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地方性知识是某一种文化或社会所()的知识
选项:
A:分享
B:信仰
C:借鉴
D:独享
答案: 【】
2、单选题:
把地方性知识体系纳入到民族志电影制作过程中来讨论是基于拍摄者和被拍摄者是两个有不同()的群体
选项:
A:工作单位
B:出生环境
C:知识体系
D:宗教信仰
答案: 【】
3、单选题:
什么是地方影像志
选项:
A:记录社会变迁的民族志影片
B:记录地方性知识的民族志影片
C:记录文化变迁的民族志影片
D:记录环境变化的民族志影片
答案: 【】
4、多选题:
影像作为档案的优势有哪几个
选项:
A:更加清晰
B:更加易读
C:受众更加广泛
D:更易表达服饰、宗教等内容
E:理论性更强
答案: 【】
5、多选题:
由在地的文化持有者对当地的地方性知识进行阐释和表达的影像记录,我们又把它叫做()
选项:
A:乡村影像
B:村民影像
C:社区影像
D:大众影像
E:参与式影像
答案: 【】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影视人类学学科指导下的非遗影像记录的重要特性是
选项:
A:学术性
B:故事性
C:时效性
D:艺术性
答案: 【】
2、多选题:
联合国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包括以下哪几项
选项:
A:精神思维
B:各类文化场所
C:群体及个人的文化实践
D:表演及表现形式
E:知识和技能以及工具、食物
答案: 【】
3、多选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有哪些
选项:
A:传统体育
B:传统美术、音乐与舞蹈
C:传统技艺
D:传统记忆
E:传统口头文学及语言
答案: 【】
4、多选题:
构成非遗影像拍摄记录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选项:
A:环境
B:非遗项目
C:保护与传承
D:口述史
E:非遗传承人
答案: 【】
5、判断题:
“抢救性非遗影像记录工程”是针对年纪较长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开展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对仪式现场的声音录制应该注意
选项:
A:保证现场声音录制的连续性
B:排除群众声音的干扰
C:主要参与人员声音的重点录制
D:注重环境音采集
E:无线话筒和挑杆话筒配合使用
答案: 【】
2、多选题:
对人物访谈现场的声音录制应该注意
选项:
A:无线和有线话筒同时使用
B:保证受访者声音清晰
C:尽量排除现场无关杂音
D:带上耳麦仔细监听
E:适当录制环境音
答案: 【】
3、判断题:
电影发展史中,声音录制技术晚于画面拍摄出现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4、判断题:
相较同期声而言,解说词更能让观众理解民族志电影的内涵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判断题:
利用声音剪辑,是转化场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影音档案最本质的功能是
选项:
A:教育性
B:传播性
C:真实性
D:文献性
答案: 】
2、单选题:
地方影音档案建设的最佳存储与整理平台是
选项:
A:数据库
B:剪辑电脑
C:磁盘阵列
D:办公电脑
答案: 【】
3、判断题:
影像档案只是文字档案资料的补充类别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地方影像档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随时更新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对地方历史的影音资料开展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的地方历史与人文风情。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口述史不仅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看历史,讲述的是()的故事,并赋予每个历史亲历者讲述历史的权利。
选项:
A:老百姓
B:学者
C:教师
D:官员
答案: 【】
2、多选题:
家庭影像的拍摄主要应该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选项:
A:书信
B:家谱
C:建筑
D:照片
E:纪念品
答案: 【】
3、多选题:
口述史拍摄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选项:
A:婚丧嫁娶
B:生活琐事
C:衣食住行
D:娱乐休闲
E:宗教信仰
答案: 【】
4、判断题:
口述史的访谈需要强调对细节的追问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家庭影像的拍摄时间应该相对固定,不能碎片化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