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建立病原菌确认方法的学者是 ( )
选项:
A:别依林克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巴斯德
答案: 【柯赫
】
2、单选题:
纯种分离、培养、灭菌、接种、染色等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的建立者是( )
选项:
A:别依林克
B:巴斯德
C:布赫纳
D:柯赫
答案: 【柯赫
】
3、多选题:
微生物的特点除了个体微小以外,还有( )
选项:
A:结构简单,进化低等
B:食谱广,营养代谢类型多
C:繁殖速度快,易变异
D:适应性强,分布广
E:吸收多、转化快,代谢能力强
答案: 【结构简单,进化低等
;食谱广,营养代谢类型多
;繁殖速度快,易变异
;适应性强,分布广
;吸收多、转化快,代谢能力强
】
4、多选题:
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重要贡献有( )
选项:
A:首次提出利用隔离和预防接种法防治传染病,并提出用减毒病原菌制作疫苗,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B:首次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C:发现蚕软化病是由微生物的传染造成的
D: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E:创立了巴斯德消毒法
答案: 【首次提出利用隔离和预防接种法防治传染病,并提出用减毒病原菌制作疫苗,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首次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发现蚕软化病是由微生物的传染造成的
;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创立了巴斯德消毒法
】
5、判断题:
微生物学史上第一次“淘金热”是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属于( )
选项:
A:介乎于真菌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
B:介乎于真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C:介乎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D:介乎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答案: 【介乎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
2、单选题:
螺旋体(Spirochaeto) 属于( )
选项:
A:介乎于细菌与原生动物(原虫)之间的微生物。
B:介乎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C:介乎于立克次氏体与立克次体之间的微生物。
D:介乎于真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答案: 【介乎于细菌与原生动物(原虫)之间的微生物。
】
3、单选题:
目前能进行人工培养的最小微生物是( )
选项:
A:支原体 (枝原体)
B:螺旋体 (Spirochaeto)
C: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
D:衣原体 (Chlamydia)
答案: 【支原体 (枝原体)
】
4、多选题:
下列哪种微生物为细菌( )
选项:
A:Staphylococcus aureus
B:Bacillus subtilis
C:Aspergillus flavus
D:Escherichia coli
答案: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
5、判断题:
所有微生物都是由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构成的。(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真菌中发现的惟一的几丁质物质存在于( )中
选项: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线粒体
D:孢子;
答案: 【细胞壁;
】
2、多选题:
下列属于真菌的有性孢子的是( )
选项:
A:接合孢子;
B:担孢子;
C:孢囊孢子
D:子囊孢子;
答案: 【接合孢子;
;担孢子;
;子囊孢子;
】
3、多选题:
下列属于真菌的是( )
选项:
A:霉菌
B:粘细菌;
C:酵母菌;
D:黏菌;
答案: 【霉菌
;酵母菌;
;黏菌;
】
4、多选题:
下列属于单层膜结构细胞器的有( )
选项:
A:溶酶体;
B:氢化酶体
C:膜边体;
D:几丁质体;
E:高尔基体;
F:微体;
G:内质网;
H:液泡;
答案: 【溶酶体;
;氢化酶体
;膜边体;
;几丁质体;
;高尔基体;
;微体;
;内质网;
;液泡;
】
5、判断题:
毛霉和根霉通过产生孢囊孢子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病毒衣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
选项: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答案: 【
】
2、单选题: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
选项: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答案: 【
】
3、单选题:
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
选项:
A:巴斯德;
B:伊万诺夫斯基;
C:列文虎克
D:柯赫;
答案: 【
】
4、单选题:
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 )
选项:
A:烟草花叶病毒;
B:疱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痘苗病毒;
答案: 【
】
5、判断题:
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大多数微生物属于自养型生物,少数微生物属于异养型生物。(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2、判断题: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含量不会因菌种的种类、菌龄、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分析方法等而有所不同。(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单选题:
下列培养基中属于鉴别性培养基的是( )。
选项:
A:营养琼脂培养基;
B:EMB 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答案: 【
】
4、单选题:
多数情况下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 )。
选项:
A:碳源;
B:凝固剂;
C:生长调节剂
D:氮源;
答案: 【
】
5、单选题:
氨基酸类营养物为( ) 营养物
选项:
A:单功能;
B:双功能;
C:四功能
D:三功能;
答案: 【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参与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 )
选项:
A:UTP
B:GTP;
C:其他答案都对
D:ATP;
答案: 【
】
2、多选题:
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异同点( )
选项:
A:反应条件不同;
B:能量、、
产生的方式不同
C:反应速度不同;
D:释放能力的形式不同;
答案: 【
3、多选题: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与产能代谢、耗能代谢的关系是 ( )
选项:
A:分解代谢是产能代谢;
B:合成代谢是耗能代谢;
C:合成代谢是产能代谢
D:分解代谢是耗能代谢;
答案: 【
】
4、多选题: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特点有 ( )
选项:
A:有氧条件下进行;
B:存在PSI和PSII两个光合系统;
C:电子传递途径属于非循环式;
D:还原力[H]来自的光解产物H+和电子
E:同时产ATP 、[H]和;
答案: 【
】
5、判断题:
N-乙酰葡萄糖胺-UDP和N-乙酰胞壁酸-UDP是合成肽聚糖的重要前体物,它们是在细胞质内合成的 (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分为4个阶段 ( )
选项:
A:对数期
B:稳定期
C:衰亡期
D:延滞期
答案: 【
】
2、多选题:
连续培养的优点、( )
选项:
A:回收率高
B: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高
C:便于自动化控制
D:产品质量稳定
答案: 【
】
3、判断题:
对于营养物浓度,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称之为生长限制因子。(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多选题:
对大部分微生物来说,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有( )。
选项:
A:PH
B:光
C:温度
D:氧气
答案: 【
】
5、多选题:
单独一个微生物都有其( )、
选项:
A:最低生长温度
B:最高生长温度
C:最慢生长温度
D:最适生长温度
答案: 【
】
6、单选题:
曲是固体营养基质(如麦麸、米糠等)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复合物,其特点是( )、散热和营养丰富,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合适条件。
选项:
A:通气
B:软
C:颗粒大
D:硬
答案: 【
】
7、判断题:
啤酒、酒精、味精、丁醇丙酮发酵属于典型的厌氧菌发酵。(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深层液体通气培养法的优点是、养料丰富而均匀,通气良好,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可防止杂菌的污染。(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单选题:
石碳酸系数是用来比较各种表面消毒剂的相对杀菌强度的一种指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全部杀死( )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 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
选项:
A:100%
B:10%
C:80%
D:50%
答案: 【
】
10、单选题:
抗生素效价的测定方法有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其中生物学方法包括( )、比浊法、琼脂扩散法(纸片法和管蝶法)等。
选项:
A:稀释法
B:发酵罐培养法
C:厌氧法
D:好氧法
答案: 【
】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紫外线主要使同链DNA的相邻( )间形成二聚体,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有可能引起突变或死亡。
选项:
A:嘧啶
B:嘌呤
C:嘧啶和嘌呤
D:嘌呤和嘧啶
答案: 【
】
2、单选题:
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一般提高( )倍
选项:
A:
B:
C:
D:
答案: 【
】
3、多选题:
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关的培养基有( )
选项:
A:完全培养基
B:补充培养基
C:基本培养基
D:特殊培养基
答案: 【
】
4、判断题:
狭义上的突变单指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RNA序列的任何改变。(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为了证明微生物突变是自发进行还是和环境有关,人们做了3个实验,分别是、变量试验、涂布实验、影印平板实验。(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单选题:
Ames试验是用细菌突变来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致癌物质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实验结果阴性说明( )。
选项:
A:样品有强烈的致癌性。
B:样品有弱致癌性。
C:样品有致癌性。
D:样品没有致癌性。
答案: 【
】
7、单选题:
用夹层培养法淘汰野生型菌株时,下面是新鲜的基本培养基,中间是( ),上面是完全培养基。
选项:
A:完全培养基稀释的菌悬液。
B:补充培养基稀释的菌悬液。
C:基本培养基稀释的菌悬液。
D:补充培养基
答案: 【
】
8、多选题:
进行微生物诱变,挑选出发菌株有几个原则,分别是( )
选项:
A:最好已具备一些有利的性状,如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和产孢子早而多的菌株。
B: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即遗传上同质。因此,诱变育种要选择单倍体或单核细胞作为出发菌,也就是要选择纯种。一般选择传代20-30次以后,仍然高产的菌株。
C:具有特定生产性状潜力,即菌株是否具有产生特定代谢产物的催化酶系的基因。
D:对诱变剂较敏感的变异株等。一般选择每次诱变都提高产量的菌株。
答案: 【
9、判断题:
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是、出发菌株选择、诱变剂选择、诱变、中间培养、正突变选择等几个步骤。(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高效筛选方案一般有3个步骤、初筛、复筛、精筛。(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 )
选项:
A:寄生关系;
B:专一性拮抗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捕食关系;
答案: 【
】
2、单选题:
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 )
选项:
A:缺乏营养;
B:夏季高温;
C:无固定场所
D:高pH;
答案: 【
】
3、单选题:
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
选项:
A: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B:近海海水微生物;
C: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表面海水微生物
答案: 【
】
4、单选题:
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 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O2,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质营养,CO2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 )
选项:
A:偏利共栖关系;
B:竞争关系
C:共生关系;
D:互利共栖关系;
答案: 【
】
5、单选题:
甲种微生物较乙种微生物更喜高温生长,一旦环境温度有所提高,就会出现、( )
选项:
A:乙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B:甲、乙两种微生物的比例维持均势原状
C:甲、乙两种微生物都受到抑制;
D:甲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答案: 【
】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早在10 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痘浆所起的作用和人体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 ( )
选项: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原、特异性免疫;
答案: 【
】
2、单选题:
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 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
选项:
A:青霉素的过敏反应;
B: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吞噬细胞清除病原体;
答案: 【
】
3、单选题: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
选项:
A:蛋白质;
B:维生素;
C:糖类
D:无机盐;
答案: 【
】
4、单选题:
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哪项措施( )
选项:
A:保护易感人群;
B:其他答案都是
C:控制传染源;
D: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 【
】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选项:
A: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B: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再患天花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答案: 【
】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同种菌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称为( )
选项:
A:菌株;
B:变种;
C:种;
D:群
答案: 【
】
2、单选题:
试排出生物分类等级的正确顺序 ( )
选项:
A:目→纲→界→门;
B:界→门→纲→目
C:界→纲→目→门;
D:目→纲→门→界;
答案: 【
】
3、单选题:
1978年,下列科学家( )提出新的生物分类概念,根据16SrRNA的碱基序列将生物清晰地划分为三原界。
选项:
A:Jahn
B:Leedale;
C:Woese;
D:Conard;
答案: 【
】
4、判断题:
目前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具有相同G+C含量的生物表明它们之间一定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