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答案刑法总论(山东大学(威海))最新答案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5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2、判断题:
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3、判断题:
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4、判断题:
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5、单选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

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
答案: 【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

6、单选题:
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B:《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C: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D:《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 【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7、单选题:
关于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司法解释也是刑法的渊源,故其时间效力与《刑法》完全一样,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B: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
C:依行为时司法解释已审结的案件,若适用新司法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应依新司法解释改判
D:行为时有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仍须按旧司法解释办理
答案: 【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

8、多选题:
关于下述判断,正确的选择是?( )
选项:
A: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C: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
D: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答案: 【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9、多选题:
关于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选项:
A:扩大解释的结论仍在国民预测可能性之内,而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
B: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而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C: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随着语言文字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二者之间可能出现相互转换的情形
D:对同一词语的某种解释结论相对于此条文属于类推解释,但相对于彼条文可能属于扩大解释
答案: 【扩大解释的结论仍在国民预测可能性之内,而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而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随着语言文字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二者之间可能出现相互转换的情形;对同一词语的某种解释结论相对于此条文属于类推解释,但相对于彼条文可能属于扩大解释】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2、判断题: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3、判断题:
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4、判断题:
缩小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根据缩小解释方法得出的解释结论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所以,刑法第358 条“组织他人卖淫”中的“他人”可以缩小解释为女性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5、判断题:
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若将“行政拘留”解释为该款中的“强制措施”,则属于类推解释,这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6、判断题: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7、判断题:
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8、单选题: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选项:
A: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B: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C: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D: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答案: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9、单选题:
罪刑法定排斥的是( )
选项:
A:扩张解释
B:文理解释
C:类推解释
D:限制解释
答案: 【类推解释】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应适用我国刑法,这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2、判断题:
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从新兼从轻原则。(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判断题: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该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该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应当免除处罚。(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且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立并未超过追诉时效的,适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6、单选题:
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选项:
A: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直接驱逐出境
D: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 【】

7、单选题:
A国商人汤姆劫持B国民用航空器,欲前往C国,但C国拒绝其降落,后无奈迫降中国。对汤姆的刑事责任问题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依照普遍管辖权原则,适用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依据保护管辖原则,适用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D:依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 【】

8、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选项: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原则
答案: 【】

9、单选题:
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
选项:
A:普遍管辖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属地原则
答案: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在犯罪论体系中可以被认为是可罚的违法性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2、判断题:
大陆法系的三阶层,即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只是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的一种学说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3、判断题:
违法与有责是犯罪构造的两大支柱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4、判断题:
客观与主观是犯罪构造的两大支柱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判断题:
违法是解决行为是否正当的问题,而责任是解决行为人是否应当受到谴责、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所有的犯罪论体系学说都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类型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犯罪是对法益的侵害或者危险,因此传统刑法就被称作是危险刑法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抢劫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非法占有目的”是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2、多选题:
《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C:“他人”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D:“侮辱”、“诽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答案: 【】

3、多选题:
《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同条第三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不正当利益”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B:第三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C:“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D:“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答案: 【】

4、判断题:
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判断题:
过路人甲看见某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导致公寓全部被烧毁。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成年人乙带邻居小孩出去游玩,小孩溺水,乙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乙成立不作为犯罪。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丙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能延续香火,将年仅1岁的女儿抱到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将其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丙成立不作为犯罪。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2、判断题:
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3、判断题:
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4、判断题:
孙某为戒掉网瘾,让其妻子丙将其反锁在没有电脑的房间一星期。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5、判断题:
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丁却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6、判断题:
甲取得患有绝症的病人乙的同意而将其杀死,甲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甲以出卖为目的收买生活贫困的妇女乙后,经乙同意将其卖给一个富裕人家为妻,甲仍然构成拐卖妇女罪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甲征得不满14周岁的幼女乙同意而与之发生性行为,甲仍然构成强奸罪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甲在收买被拐卖的妇女乙后,按照乙的意愿没有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对甲仍然应当追究收买被拐卖妇女罪的刑事责任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单选题:
甲乙两家有仇。某晚,两拨人在歌厅发生斗殴,甲、乙恰巧在场并各属一方。打斗中乙持刀砍伤甲小臂,甲用木棒击中乙头部,致乙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选项:
A:属于故意杀人
B:属于正当防卫
C:属于防卫过当
D:属于紧急避险
答案: 【】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丁在14周岁生日当晚故意砍杀张某,后心生悔意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张某仍于次日死亡。应追究丁的刑事责任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2、判断题:
甲在不满14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3、判断题:
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单选题:
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选项:
A: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B: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D: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答案: 【】

7、单选题: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 )
选项:
A: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B: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C: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答案: 【】

8、单选题: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选项:
A: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
B: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C: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
D: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卖淫的是幼女
答案: 【】

9、单选题: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选项:
A: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
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C: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
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
答案: 【】

10、单选题:
农民甲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拖拉机,其认为拖拉机不属于《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机动车。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甲未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行为,存在事实认识错误
B:甲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C:甲对危险驾驶事实有认识,具有危险驾驶的故意
D:甲受认识水平所限,不能要求其对自身行为负责
答案: 【】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选项:
A:抢夺罪(未遂)
B: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C:抢夺罪(既遂)
D:抢夺罪(中止)
答案: 【】

2、单选题:
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谋取利益。随后,该单位的经理送给甲一张购物卡,并告知其购物卡的价值为2万元、使用期限为1个月。甲收下购物卡后忘记使用,导致购物卡过期作废,卡内的2万元被退回到原单位。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罪
B: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罪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罪
答案: 【】

3、单选题: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选项: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未遂
答案: 【】

4、单选题:
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选项: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 【】

5、多选题:
甲欲枪杀仇人乙,但早有防备的乙当天穿着防弹背心,甲的子弹刚好打在防弹背心上,乙毫发无损。甲见状一边逃离现场,一边气呼呼地大声说:“我就不信你天天穿防弹背心,看我改天不收拾你!”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选项:
A: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B:甲不构成犯罪
C:甲的行为具有导致乙死亡的危险,应当成立犯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中止
答案: 】

6、多选题:
甲、乙、丙共谋犯罪。某日,三人拦截了丁,对丁使用暴力,然后强行抢走丁的钱包,但钱包内只有少量现金,并有一张银行借记卡。于是甲将丁的借记卡抢走,乙、丙逼迫丁说出密码。丁说出密码后,三人带着丁去附近的自动取款机上取钱。取钱时发现密码不对,三人又对丁进行殴打,丁为避免遭受更严重的伤害,说出了正确的密码,三人取出现金5000元。对甲、乙、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抢劫(未遂)罪与敲诈勒索罪
B:抢劫(未遂)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C:抢劫(未遂)罪与盗窃罪
D:抢劫(既遂)罪与盗窃罪
答案: 【】

7、单选题: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选项:
A: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B: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C: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答案: 【】

8、多选题: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选项:
A: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
B: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
C: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
D: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
答案:  】

9、多选题: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选项:
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C:犯罪的实行阶段
D: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答案: 【】

10、多选题:
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选项: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B: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C: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答案: 【】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本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无论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了犯罪,还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适用该款前段的规定
B:该款中的“犯罪”并无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
C:唆使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因而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时,也应适用该款后段的规定
D:该款规定意味着教唆犯也可能是从犯
答案: 【】

2、判断题: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从犯的处罚应当轻于主犯,所以,对于从犯不得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判断题: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但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因为聚众犯罪不一定成立共同犯罪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一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在着手实行后,非常积极,成为主要的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认定为主犯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单选题:
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
B: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
答案: 【

6、单选题:
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乙将拐骗的两名妇女带到甲家,甲与丙将其中一名妇女买下给丙做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乙构成拐卖妇女罪
B: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C:甲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D: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答案: 【】

7、单选题:
甲、乙上山去打猎,在一茅屋旁的草丛中,见有动静,以为是兔子,于是一起开枪,不料将在此玩耍的小孩打死。在小孩身上,只有一个弹孔,甲、乙所使用的枪支、弹药型号完全一样,无法区分到底是谁所为。对于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选项:
A:甲、乙分别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C:甲、乙不构成犯罪
D:甲、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共同犯罪
答案: 【】

8、单选题:
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B: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C: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D: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 【】

9、单选题:
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选项:
A: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

B: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
C: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

D: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

答案: 【】

10、单选题:
根据《刑法》规定,关于教唆犯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教唆犯都是主犯
B: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一律不成立教唆犯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
D: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
答案: 【】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陈某在商场金店发现柜台内放有一条重12克、价值1600元的纯金项链,与自己所戴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陈某以挑选金项链为名,乘售货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上述纯金项链。陈某的行为:
选项:
A:构成诈骗罪与盗窃罪二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诈骗罪
D:构成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
答案: 【】

2、单选题:
甲晚上潜入一古寺,将寺内古墓室中有珍贵文物编号的金佛的头用钢锯锯下,销赃后获赃款10万元。对甲应以什么罪追究刑事责任?
选项:
A:倒卖文物罪
B:盗窃罪
C:故意损毁文物罪
D: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答案: 【】

3、单选题:
陈某欲制造火车出轨事故,破坏轨道时将螺栓砸飞,击中在附近玩耍的幼童,致其死亡。陈某的行为被及时发现,未造成火车倾覆、毁坏事故。关于陈某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
B: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C: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
D: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答案: 【】

4、多选题:
关于想象竞合犯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国家工作人员甲收受境外组织的3万美元后,将国家秘密非法提供给该组织。甲的行为成立受贿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
B:甲女、乙男分手后,甲向乙索要青春补偿费未果,将其骗至别墅,让人看住乙。甲给乙母打电话,声称如不给30万元就准备收尸。甲成立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以绑架罪论处
C:甲为劫财在乙的茶水中投放2小时后起作用的麻醉药,随后离开乙家。2小时后甲回来,见乙不在(乙喝下该茶水后因事外出),便取走乙2万元现金。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
D:甲向乙购买危险物质,商定4000元成交。甲先后将2000元现金和4克海洛因(折抵现金2000元)交乙后收货。甲的行为成立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与贩卖毒品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
答案: 【】

5、判断题:
甲某晚潜入胡某家中盗窃贵重物品时,被主人发现。甲夺门而逃,胡某也没有再追赶。甲就躲在胡某家墙根处的草垛里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村长高某路过时,发现甲行踪诡秘,就对其盘问。甲以为高某发现了自己昨晚的盗窃行为,就对高某进行打击,致其重伤。甲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乙在大街上见赵某一边行走一边打手机,即起歹意,从背后用力将其手机抢走。但因用力过猛,致使赵某绊倒摔成重伤。乙同时构成抢夺罪、过失致人重伤罪,但不应数罪并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7、判断题:
丙深夜入室盗窃,被主人李某发现后追赶。当丙跨上李某家院墙,正准备往外跳时,李某抓住丙的脚,试图拉住他。但丙顺势踹了李某一脚,然后逃离现场。丙构成抢劫罪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判断题:
丁骑摩托车在大街上见妇女田某提着一个精致皮包在行走,即起歹意,从背后用力拉皮包带,试图将皮包抢走。田某顿时警觉,拽住皮包带不放。丁见此情景,突然对摩托车加速,并用力猛拉皮包带,田某当即被摔成重伤。丁构成抢劫罪而不构成抢夺罪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单选题:
关于罪数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乙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行驶20公里后,不慎撞死路人张某。因已发生实害结果,乙不构成危险驾驶罪,仅构成交通肇事罪
B:丙以欺诈手段骗取李某的名画。李某发觉受骗,要求丙返还,丙施以暴力迫使李某放弃。丙构成诈骗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
C:已婚的丁明知杨某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却仍然与之结婚。丁构成重婚罪与破坏军婚罪的想象竞合犯
D:甲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并持该证件招摇撞骗。甲成立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
答案: 【】

10、单选题:
甲窃得一包冰毒后交乙代为销售,乙销售后得款3万元与甲平分。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乙的行为触犯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转移毒品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B:对乙应以贩卖毒品罪一罪论处
C:甲贩卖毒品的行为侵害了新的法益,应与盗窃罪实行并罚
D:甲的行为触犯盗窃罪与贩卖毒品罪
答案: 【】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刑事责任的大小,其实就是罪责的大小,是违法性大小与有责性大小之和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2、判断题:
刑事责任的大小,其实就是罪责的大小,是违法性大小与有责性大小的乘积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判断题:
刑事责任大小与刑罚轻重之间是一种序列上的对应关系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根据罪责大小所量刑罚是预防刑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根据罪责大小所量刑罚为报应刑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当前刑法所主要考虑的刑罚目的包括报应、特殊预防和社会复归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2、判断题:
报应刑与预防刑,前者针对的一个是已然之罪,后者针对的是未然之罪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3、判断题:
无论是幅的理论还是点的理论,都是针对报应刑与预防刑的关系而言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如果认为预防刑为报应刑设定了上限和下限,就被称为是双面责任主义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如果认为预防刑不能突破报应刑的上限,但是可以突破报应刑的下限,这种理论被认为是单面责任主义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刑罚的本质是预防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十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孙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孙某在劳动时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对孙某应当如何处理?
选项:
A: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B: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年期满后执行死刑
C: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D: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答案: 【】

2、多选题:
依据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选项:
A: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B: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C: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以判处死刑,但必须在其生育或者流产后才能执行死刑判决
D:对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答案: 【】

3、多选题:
下列关于刑期起算的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B: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C:管制、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D: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答案: 【】

4、单选题:
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
选项:
A: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B: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D: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六年后又犯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答案: 【】

5、判断题:
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6、判断题:
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单选题:
甲长期以赌博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某日,甲在抢劫赌徒乙的赌资得逞后,为防止乙日后报案,将其杀死。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选项:
A:应以赌博罪、抢劫罪并罚
B:应以抢劫罪从重处罚
C:应以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并罚
D:应以赌博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并罚
答案: 【】

9、单选题:
无业人员甲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某县工商局副局长的职位。在该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时,甲向干部乙声称:“如果不给我2万元,你这次绝对没有机会。”乙为获得岗位,只好送甲2万元。关于对甲的行为的处理意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招摇撞骗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B: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
C: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D: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答案: 【】

第十四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2、判断题: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3、判断题:
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即使他们被减刑后,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4、单选题:
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选项:
A: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丙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七个月犯有抢劫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九年。丙服刑六年时,因有悔罪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B:乙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对乙不能假释
C:丁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犯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对丁可以假释
D:甲系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即便其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也不构成累犯
答案: 【】

5、单选题:
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l0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答案: 【】

第十五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丁与王某共同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在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届满前,王某单独实施抢夺罪。对丁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王某犯抢夺罪之日起计算
B:丙于2000年故意轻伤李某,直到2008年李某才报案,但公安机关未立案。2014年,丙因他事被抓。不能追诉丙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C:甲犯劫持航空器罪,即便经过30年,也可能被追诉
D:乙于2013年1月10日挪用公款5万元用于结婚,2013年7月10日归还。对乙的追诉期限应从2013年1月10日起计算
答案: 【】

2、单选题: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追诉时效实际上属于刑事诉讼的内容,刑事诉讼采取从新原则,故对刑法所规定的追诉时效,不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B:刘某故意杀人后逃往国外18年,在国外因伪造私人印章(在我国不构成犯罪)被通缉时潜回国内。4年后,其杀人案件被公安机关发现。因追诉时效中断,应追诉刘某故意杀人的罪行
C:在共同犯罪中,对主犯与从犯适用不同的法定刑时,应分别计算各自的追诉时效,不得按照主犯适用的法定刑计算从犯的追诉期限
D:《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不能适用该规定计算危险驾驶罪的追诉时效
答案: 【】

3、判断题:
追诉时效的中断与追诉时效的延长相竞合时,应适用追诉时效延长的规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判断题: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科报告义务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判断题: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0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开放大学课程作业代写,有需要扫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