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学前教育学作业1:撰写1份完整的儿童游戏记录表

内容查看

1.学习帕顿/皮亚杰量表、豪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斯米兰斯基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量表(阅读教材256-261页),若没有教材,可以用DeepSeek、豆包等工具进行检索,熟悉各个量表的特征。

2.用豪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对游戏进行记录观察,不用豪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进行游戏记录和作答的一律计30分以下。

3.不要借用现有的记录表,尤其是不能直接截图别人的记录表,否则最高得50分。

4.字数350字以上,且直接在答题框进行完成,不要用附件上传。

开放性题目,建议自行使用AI生成后人工润色,防止雷同0分(年费可专享定制)

参考范文三篇

参考范文一:

豪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观察记录报告

观察者: XXX

观察日期: 2025年9月14日

观察时间: 上午9:40 – 10:10

观察地点: 星星幼儿园大班建构区

观察对象: 桐桐(女,5岁2个月)、昊昊(男,5岁4个月)、欣欣(男,5岁1个月)、天天 (女,5岁3个月)

一、 观察记录(基于豪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

时间戳 幼儿姓名 游戏行为描述 游戏类型(Parten分类)
9:42 昊昊 独自拿起几块长条积木,在地板上平行排列,然后推着小汽车在上面行驶,发出“嘀嘀”的声音。全程专注于自己的游戏,未与他人交谈。 独自游戏
9:45 欣欣 走到昊昊附近,也拿起一辆小汽车和几块积木。他模仿昊昊的样子,也在地板上搭建了一条简单的“路”来跑小车。他偶尔会抬头看昊昊怎么搭,但两人没有交流。 平行游戏
9:50 桐桐 对两人说:“你们这样搭太简单了,我们应该搭一个很大的立交桥,这样车就不会撞到了!” 昊昊和欣欣立刻表示同意:“好呀!” 联合/合作游戏的开始(有语言的发起与响应,有共同目标)
9:52 昊昊, 欣欣, 桐桐 三人开始一起工作。桐桐担任指挥:“昊昊,你去拿很多长方形积木来做桥墩。欣欣,我们来找弯弯的积木当桥面。” 大家分工合作,搬运所需的积木。 合作游戏(有明确的分工、领导者和共同目标)
9:58 天天 一直在旁边的美工区画画。她观察到建构区的工程,走过来安静地观看了大约一分钟。 旁观行为
10:00 天天 对桐桐说:“你们的桥需要画一个标志吗?我可以画一个禁止鸣笛的牌子。” 桐桐回答:“太好了!这里需要安静!” 联合游戏(天天通过提供资源融入游戏,有交流并为共同目标做贡献)
10:05 全体 天天画好了标志并“安装”在桥边。昊昊和欣欣负责搭建斜坡,桐桐负责调整结构使其更稳固。大家讨论着哪条路是去“公园”,哪条路是去“超市”。 合作游戏(游戏有复杂的剧情、稳固的组织结构和共同的目的)
10:08 昊昊 试图把一块拱形积木放在顶部作为装饰,但桥面不稳塌了。欣欣大叫:“啊!塌方了!” 大家没有争吵,而是开始一起分析:“是这里没搭稳!”“我们重新来,这次用更粗的桥墩。” 合作游戏(在面对挫折时,幼儿能共同解决问题,维持游戏的进行)

二、 游戏行为分析与发展水平解读

本次观察清晰地展现了幼儿游戏行为从低社会性层级向高社会性层级发展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合作游戏的典型特征。

独自游戏与平行游戏:观察初期,昊昊和欣欣的行为分别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平行游戏表明欣欣开始受到同伴活动的吸引并进行模仿,这是社会性互动的初步准备。

游戏的转折与升级:桐桐的角色至关重要。她通过语言提议,将两个平行的、简单的游戏行为整合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搭建立交桥)的复杂项目,直接引发了合作游戏。这体现了其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领导力和想象力。

合作游戏的要素体现:

分工:搭建任务被清晰分配。

领导与跟随:桐桐自然扮演了领导者和设计师的角色,其他人愿意接受并执行她的建议。

共同目标与规则:所有行为都服务于“搭建一个稳固且功能丰富的立交桥”这一目标,并衍生出交通规则和剧情。

问题解决:面对“塌方”的意外,幼儿能进行协作式沟通并共同解决问题,这是合作游戏成熟度的最高表现。

旁观与加入:天天的行为展示了另一种社交策略——先旁观再介入。她通过提供有价值的资源这一巧妙的方式成功地加入了已形成的游戏小组,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结论: 本次观察中的四名幼儿均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社会性游戏能力。他们不仅能进行联合游戏,更能持续地进行有组织、有分工、有共同目标的合作游戏,并能有效应对游戏中的冲突与挫折。这表明该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良好发展。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富挑战性的项目式游戏主题,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团队协作和复杂思维。

参考范文二:

豪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记录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观察时间:202X 年 X 月 X 日 上午 9:00-10:00(区域游戏时间)​

观察地点:幼儿园中二班建构区​

观察对象:​

朱幕幕(男,4 岁 6 个月,性格活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周欣欣(女,4 岁 3 个月,性格温和内敛,喜欢合作游戏)​

马阳(男,4 岁 5 个月,性格稍显急躁,常以自我为中心)​

二、豪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完整记录)​

幼儿姓名​ 观察时间段​ 游戏类型​ 社交参与水平(孤独 / 平行 / 联合 / 合作)​ 行为表现描述​ 语言互动内容​ 情绪状态​ 冲突发生与解决​
朱幕幕​ 9:00-9:15​ 积木搭建​ 平行游戏​ 独自用长方体积木搭建 “房子”,偶尔抬头看旁边周欣欣的搭建作品,无主动互动​ 无语言表达​ 平静愉悦​ 无冲突​
朱幕幕​ 9:15-9:30​ 积木搭建​ 联合游戏​ 看到周欣欣搭建 “花园”,主动拿过三角形积木说 “我帮你搭个屋顶吧”,两人一起搭建但目标不统一,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部分​ “周欣欣,我帮你搭屋顶”“这个积木放这里好看”​ 积极兴奋​ 无冲突​
朱幕幕​ 9:30-10:00​ 积木搭建​ 合作游戏​ 与周欣欣、马阳共同约定搭建 “幼儿园”,朱幕幕负责分配任务:“我搭大门,周欣欣搭教室,马阳搭操场”,过程中提醒马阳 “操场要大一点,小朋友才能跑步”​ “我们一起搭幼儿园吧”“马阳,操场再大一点”“周欣欣,教室的窗户别忘了”​ 热情高涨​ 无冲突​
周欣欣​ 9:00-9:15​ 积木搭建​ 孤独游戏​ 安静地用圆形积木和方形积木搭建 “小花”,全程专注于自己的作品,不关注他人​ 无语言表达​ 平静专注​ 无冲突​
周欣欣​ 9:15-9:30​ 积木搭建​ 联合游戏​ 接受朱幕幕的帮助,与朱幕幕一起搭建,会把自己的积木递给朱幕幕,但未主动提出搭建想法​ “好呀”“给你积木”​ 温和愉悦​ 无冲突​
周欣欣​ 9:30-10:00​ 积木搭建​ 合作游戏​ 按照朱幕幕分配的任务搭建 “教室”,搭建过程中发现 “教室” 不稳,主动说 “我们把下面的积木放稳一点吧”,与朱幕幕、马阳一起调整积木位置​ “教室有点晃”“我们把下面的积木放稳”“马阳,需要帮忙吗?”​ 积极投入​ 无冲突​
马阳​ 9:00-9:15​ 积木搭建​ 孤独游戏​ 用力堆叠积木,想搭 “高塔”,但积木堆到 5 层就倒塌,他生气地把积木扔在地上,随后又重新开始堆叠​ (积木倒塌时)“哎呀,怎么又倒了!”(扔积木)​ 烦躁易怒​ 无冲突(自我情绪冲突)​
马阳​ 9:15-9:30​ 积木搭建​ 平行游戏​ 看到朱幕幕和周欣欣一起搭建,自己继续搭 “高塔”,偶尔会抢朱幕幕手中的长积木,朱幕幕不给,他就噘嘴不理人,继续自己搭建​ (抢积木时)“我要那个长积木!”(被拒绝后)无语言​ 不满急躁​ 轻微冲突(抢积木,未引发激烈矛盾)​
马阳​ 9:30-10:00​ 积木搭建​ 合作游戏​ 接受朱幕幕分配的 “搭操场” 任务,刚开始搭得很小,被朱幕幕提醒后,不情愿地扩大 “操场”,过程中会把多余的积木扔到一边,周欣欣提醒他 “积木要放好”,他听从建议把积木归位​ (被提醒时)“好吧”“知道了”​ 逐渐平静​ 无冲突​

三、观察分析总结​

(一)社交参与水平发展特点​

整体发展趋势:三位幼儿在 1 小时的游戏中,均实现了从 “孤独游戏 / 平行游戏” 向 “联合游戏” 再到 “合作游戏” 的过渡,符合中班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即随着游戏时间推移和同伴互动增加,社交参与水平逐步提升。​

个体差异:​

朱幕幕:社交能力最强,是游戏中的 “主导者”,能主动发起互动、提出合作想法并分配任务,从平行游戏快速过渡到合作游戏,且能协调同伴间的行为。​

周欣欣:社交能力中等,属于 “跟随者”,性格温和,愿意接受同伴的邀请和帮助,在合作游戏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但缺乏主动发起互动的意识。​

马阳:社交能力较弱,初期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存在轻微的攻击性行为(抢积木、扔积木),后期在同伴的引导下逐渐融入合作游戏,但参与积极性和配合度较低,情绪控制能力有待提升。​

(二)语言互动与情绪表现分析​

语言互动:朱幕幕的语言互动最丰富,以 “发起邀请”“分配任务”“提醒建议” 为主,语言具有目的性和引导性;周欣欣的语言以 “回应”“简单建议” 为主,语言表达较为被动;马阳的语言多为 “需求表达”(抢积木时)和 “情绪宣泄”,缺乏合作性语言。​

情绪状态:朱幕幕全程情绪积极,从平静愉悦到热情高涨,情绪稳定性强;周欣欣情绪始终温和,从专注到投入,无负面情绪;马阳初期情绪烦躁易怒,存在自我情绪冲突,后期在同伴影响下逐渐平静,但情绪调节能力较弱。​

(三)冲突解决能力​

本次观察中,仅出现马阳抢积木的轻微冲突,未引发激烈矛盾,且马阳在同伴提醒下能改正不当行为(如把积木归位),说明三位幼儿具备基础的冲突解决意识,但马阳的规则意识和情绪控制能力仍需加强。​

(四)教育建议​

针对朱幕幕:鼓励其在合作游戏中多倾听同伴的想法,给予同伴更多发起任务的机会,避免过度主导,培养其包容和协作能力。​

针对周欣欣:通过提问、鼓励等方式引导其主动发起互动,增强其自信心和主动社交意识。​

针对马阳:​

开展情绪管理活动,帮助其认识和调节负面情绪,减少扔积木、抢东西等行为。​

在游戏中引导其学习合作规则,如 “想玩别人的积木时,要先说‘请给我用一下可以吗’”,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强化规则意识。​

集体活动优化:在区域游戏中设置更多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为幼儿创造更多互动机会,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协作,提升整体社交能力。

参考范文三:

豪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记录

一、基本信息​

观察对象:林沐言(4岁3个月)、陈语诺(4岁6个月)、张泽宇(4岁2个月)​

观察时间:2024年5月20日下午2:30-3:00(角色游戏时间,共30分钟,按5分钟划分为6个时段:T1=2:30-2:35;T2=2:35-2:40;T3=2:40-2:45;T4=2:45-2:50;T5=2:50-2:55;T6=2:55-3:00)​

观察地点:幼儿园中三班“娃娃家”区域​

观察工具:豪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

​观察人员:XXX

二、分时段量表填充记录​

(一)各时段幼儿行为明细​

观察时段​ 林沐言行为描述​ 陈语诺行为描述​ 张泽宇行为描述​
T1(2:30-2:35)​ 进入“娃娃家”后,直接拿起玩具婴儿和小被子,独自坐在角落给宝宝盖被子、轻声哄逗,未关注同伴,无互动​ 站在“娃娃家”门口整理衣角(2分钟),随后走到道具架旁观察林沐言和张泽宇的动作,偶尔点头,未开口交流​ 拿起玩具婴儿车,推着车在区域内“散步”,嘴里念叨“宝宝晒太阳”,路过林沐言时短暂看一眼,继续独自活动​
T2(2:35-2:40)​ 仍在独自照顾宝宝,尝试给宝宝穿玩具袜子,期间抬头看了一眼陈语诺整理餐具的动作,未起身参与​ 从道具架取来玩具餐具,在桌子旁摆放(碗、盘子各3个),与林沐言并排操作,偶尔模仿林沐言“轻拿轻放”的动作,未说话​ 推着婴儿车停在陈语诺旁边,看她摆餐具,随后从车上取下宝宝的小衣服,坐在旁边整理,与陈语诺无语言互动​
T3(2:40-2:45)​ 完成宝宝穿衣后,主动走到陈语诺身边问“要不要我帮你摆勺子?”,随后拿起勺子补充摆放,开始与陈语诺交流​ 听到林沐言的询问后回应“好呀,我们一起摆”,并提议“等下玩家庭聚餐吧”,同时向张泽宇招手“过来一起呀”,开始发起互动​ 响应陈语诺的邀请,放下衣服走到桌子旁,说“我可以帮你们拿食材”,随后去道具架取玩具胡萝卜、鱼,递给陈语诺​
T4(2:45-2:50)​ 接过陈语诺递来的“锅铲”,假装“炒菜”,边操作边说“宝宝要吃鸡蛋羹,少放点盐”,与同伴讨论做饭细节​ 分配任务:“沐言你炒菜,泽宇你陪宝宝等饭”,自己则整理“餐桌布”,期间发现林沐言找不到“盐罐”,主动帮忙寻找并递过去​ 按照分工陪宝宝坐在小椅子上,给宝宝讲“小故事”,偶尔起身帮林沐言递食材,补充说“菜要快点做,宝宝饿啦”​
T5(2:50-2:55)​ 提出“吃完饭带宝宝去体检吧”,得到同伴认可后,与陈语诺、张泽宇商定分工:自己当“妈妈”负责喂饭,陈语诺当“爸爸”负责体检,张泽宇当“爷爷”负责收拾餐具​ 牵头完善分工:“体检要带听诊器,我去拿”,随后取来体检道具,开始“给宝宝听心跳”,当林沐言和张泽宇因“谁先收拾餐具”争执时,调解说“先喂饭,等下一起收拾”​ 按分工在饭后整理餐具,将碗、盘子放回道具架,期间发现宝宝的“小鞋子”掉了,主动捡起给宝宝穿上,配合体检环节​
T6(2:55-3:00)​ 喂完宝宝后,帮张泽宇一起整理剩余道具,三人一起检查“娃娃家”是否整洁,最后一起说“我们的家庭日完成啦”​ 完成体检后,加入道具整理,将听诊器、体温计放回原位,与同伴一起确认游戏道具无遗漏​ 整理完餐具后,帮陈语诺收起体检工具,最后和同伴一起将婴儿车推回角落,结束游戏​

(二)维度评分汇总表​

观察维度​ 林沐言表现总结​ 林沐言评分​ 陈语诺表现总结​ 陈语诺评分​ 张泽宇表现总结​ 张泽宇评分​
无所事事​ 仅T1-T2专注独自游戏,无任何时段出现无目的游荡、发呆,全程围绕游戏活动​ 0​ 仅T1前2分钟整理衣角(非无目的行为),其余时段均主动参与游戏​ 1​ 各时段均有明确游戏行为(推婴儿车、陪宝宝、整理道具),无闲置状态​ 0​
旁观​ 仅T1-T2偶尔看同伴动作(非单纯旁观,随后主动参与),无持续旁观行为​ 1​ T1全程观察(4分钟),T2偶尔观察(1分钟),之后主动发起互动,旁观时长较短​ 2​ 无单纯旁观时段,关注同伴时伴随辅助行为(递道具、搭话)​ 0​
单独游戏​ 仅T1-T2(10分钟)独自活动,T3后完全融入同伴互动,单独游戏占比低​ 2​ 无单独游戏时段,T1观察后直接进入互动状态,全程与同伴协作​ 0​ T1-T2(10分钟)独自推婴儿车,T3响应邀请后结束单独游戏​ 1​
平行游戏​ T2(5分钟)与陈语诺并排摆餐具/照顾宝宝,无语言交流,仅模仿动作,其余时段无平行行为​ 2​ T2(5分钟)与林沐言平行整理道具,无互动,平行游戏占比低​ 2​ T2(5分钟)与陈语诺平行整理衣物/餐具,无交流,之后进入互动​ 3​
联合游戏​ T3-T4(10分钟):与同伴共同使用道具、讨论游戏(聚餐主题),无明确分工;T5-T6部分时段配合分工但以交流为主,联合游戏占比高​ 4​ T3-T4(10分钟):发起互动、分配简单任务,与同伴共同推进聚餐流程,无严格分工;联合游戏主动性强​ 5​ T3-T4(10分钟):响应同伴邀请,参与食材准备、陪宝宝等活动,主动补充游戏想法​ 4​
合作游戏​ T5-T6(10分钟):商定“家庭日”目标,明确“妈妈”分工,协作完成喂饭、整理道具,共同解决小分歧​ 5​ T4-T6(15分钟):牵头制定分工、调解同伴矛盾、协调道具使用,全程主导合作游戏,参与时长最长​ 5​ T5-T6(10分钟):按“爷爷”分工完成收拾餐具、辅助体检,主动配合同伴完成目标​ 4​

三、观察总结​

时间维度下的行为变化:三名幼儿均呈现“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递进规律,且过渡自然:林沐言和张泽宇在T3(2:40后)结束单独游戏,陈语诺在T1后直接进入互动;联合游戏集中在T3-T4,合作游戏在T5-T6达到高峰,符合4岁幼儿游戏行为的阶段性特征。​

个体差异凸显:陈语诺在各时段均展现出强主动性,T3主动发起互动、T4-T6主导分工,联合与合作游戏评分均为5分;林沐言和张泽宇则从“被动参与”逐步过渡到“主动协作”,如林沐言在T5主动提议新游戏环节,张泽宇在T6主动完善道具整理,体现出社交能力的逐步提升。​

游戏质量分析:30分钟内,三名幼儿无任何时段出现消极游戏行为(无所事事、长时间旁观),且合作游戏阶段(T5-T6)能围绕共同目标分工协作、解决问题,说明中三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具备较好的目标意识和社交协作能力。

0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课程作业辅导,点击图片加微信,有偿服务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本站已经将所有内容都转移到下方微信小程序里,如果有需要答案可以扫码下方微信小程序寻找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