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土壤地理学第四次作业单选题答案
1、下列关于盐碱土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化层是ESP>30%,PH>9.0表层含盐量<5g/kg。
B、碱土与盐土的区别:碱土含有较多的碱性盐类(如苏打),而使土壤呈强碱性,盐土的盐分一般是中性盐类。
C、盐碱土纲包括盐化与碱化土壤。
D、盐土是含有大量中性可性盐类,盐积层厚度至少为15cm。
学生答案:C
2、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1mm
B、0.1um
C、0.01um
D、0.01mm
学生答案:A
3、下列土壤中属于地带性土壤的是()。
A、潮土
B、水稻土
C、石灰土
D、黄壤
学生答案:C
4、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氧化物类
B、硫化物类
C、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D、磷灰石类
学生答案:C
5、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A、土纲
B、土族
C、土系
D、土类
学生答案:C
6、下列属于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的是()。
A、黄壤
B、暗棕壤
C、砖红壤
D、黄棕壤
学生答案:B
7、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学生答案:A
8、下列相关土类区别中描述错误的是()
A、黑土与黑钙土的区别是黑钙土下部具有碳酸钙沉积或钙积层,PH呈中性至微碱性(PH7.0-8.0),黑土则无石灰反应,PH呈微酸性至中性(PH6.5-7.0)。
B、沼泽土与泥炭土的区别是:沼泽土的泥炭层厚度不足50cm.
C、暗棕壤与棕壤的区别是:棕壤主要分布在暖温带,而暗棕榱主要分布在温带,暗棕壤有铁锰胶膜和较多的SiO2粉末,而棕壤一般无SiO2粉末。
D、红壤与黄壤的区别是:黄壤比红壤平均气温低而潮湿,呈黄色或橙黄色,脱硅富铝化过程进行的较强。红壤颜色呈红色或棕红色,脱硅富铝化过程进行的较弱。
学生答案:D
9、土壤与大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
A、隐地带性分布
B、地带性分布
C、非地带性分布
D、地域性分布
学生答案:B
10、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是()
A、生物
B、气候
C、时间
D、母质
学生答案:B
11、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01um
B、0.01mm
C、0.1mm
D、0.1um
学生答案:C
12、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B、氧化物类
C、磷灰石类
D、硫化物类
学生答案:A
13、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A、机械吸收
B、生物吸收
C、物理吸收
D、化学吸收
学生答案:C
14、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砖红壤、红壤和黄壤
C、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D、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学生答案:A
15、山地土壤的特点不包括下面()
A、垂直带谱性
B、母岩继承性
C、土壤的薄层性
D、垂直带倒置
学生答案:D
16、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A、高岭石
B、伊利石
C、绿泥石
D、蒙脱石
学生答案:D
17、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比希
B、库比纳
C、法鲁
D、李希霍芬
学生答案:A
18、下列土类中不属于半水成土的是()
A、草甸土
B、泥炭土
C、潮土
D、砂姜黑土
学生答案:B
19、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A、高温少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多雨
D、低温少雨
学生答案:C
20、下列关于土壤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说法()
A、在一定区域内,土壤发生层分异越明显,相对年龄就越大
B、相对年龄应当从该土壤由新鲜分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算起
C、对于发育程度相同的土壤,绝对年龄大的土壤较绝对年龄小的土壤发育速度快
D、绝对年龄由个体土壤的发育程度即土壤剖面土层分异程度来判断
学生答案:A
21、下列属于地下水型的水稻土有()
A、潴育水稻土
B、淹育水稻土
C、渗育水稻土
D、潜育水稻土
学生答案:A
二、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土壤地理学第四次作业简答题答案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7分难度:简单得分:7
1、名词解释:潜育作用
学生答案:指土壤在渍水条件下发生铁的还原作用,形成蓝灰至灰绿色土体,常伴随黄棕色斑块及铁锰结核的成土过程,为潜-沼型土壤共有特征。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12分难度:较难得分:10
2、论述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
学生答案: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地带性土壤自南向北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
该分布规律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影响。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南北跨度大,热量条件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在不同的水热组合条件下,形成了与之对应的地带性土壤。具体表现为:热带地区形成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中温带为暗棕壤。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7分难度:简单得分:7
3、名词解释:土壤系统分类
学生答案: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谱系式土壤分类。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7分难度:简单得分:7
4、名词解释:盐积层
学生答案:干旱环境下水逸盐留的过程持续进行,就会使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面逐渐积累,甚至出现盐壳。这种含盐的表层就称盐积层(salic horizon),在土壤剖面中以sa表示。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7分难度:简单得分:7
5、名词解释:人工熟化层
学生答案:熟化层是由自然土壤经人工耕作改造形成的特殊土层,其形成周期可达数百年。通过耕作、施有机肥等人为干预措施,使原始土壤逐步发育出兼具肥力与耕性的结构特征。该过程在褐土改造案例中尤为典型,通过”耕种熟化-施肥覆盖”的循环模式,最终形成具有灰棕色外观的稳定耕作层。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