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知识产权总论第二次作业答案

内容查看

一、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知识产权总论第二次作业单选题答案

1、就知识产权的客体,表述正确的是

A、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作品是一种思想、情感。

B、商标权的客体是商标,我国已经存在声音商标、气味商标等客体。

C、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创造性、无形性、可复制性、公开性和永存性的特点。

D、我国将专利权客体限定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商标设计三种。

正确答案:C

2、以下关于民事救济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请求返还的原物须为种类物,该种类物为不法占有人所控制。

B、请求返还原物是保护物之占有权能的方法。

C、侵权人无须有形控制而仅凭“认知”即可构成对知识产品的“占有”。

D、对于知识产权的民事救济,权利人可以提起确认之诉、物权之诉与债权之诉。

正确答案:A

3、以下不属于黑格尔“人格财产”理论的是

A、人就是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是无限的,对于一切事物来说是绝对的。因此,所有的物都可以变为人所有。每一个人都有权将其意志变成物,或者将物变成他的意志。

B、意志的任务是要取得绝对自由。最初阶段的意志是作为人格的自身意识,并寻求置自身于外部世界,即人格需要在世界上获得某些具体的存在形式。

C、他强调意志自由的重要性,即“人可以丧失他的生命,但是不能丧失他的自由”,同时也指出意志自由的限定性,即人格的意义在于每个特定的人都要受到法的规定和限制。

D、精神产品不具有可再现性以及物化载体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D

4、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双边条约保护”是指

A、多个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B、两个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C、国家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D、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正确答案:B

5、以下关于商标制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建立商标注册制度的法案》是英国的第一部成文商标法

B、1804年法国颁布的《拿破仑民法典》,第一次肯定了专利权应与其他财产权同样受到保护

C、《修正涉及商业欺诈标注之法律的法案》明确将商标作为财产权客体

D、在联邦成文法制订之前,美国只有少数几个州先行制定了商标法,包括1845年《纽约州商标法》和1863年《弗吉尼亚州商标法》

正确答案:D

6、关于知识产权的取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不能仅凭创造性活动的法律事实即可取得,而需要由国家机关认可或核准。

B、未满18周岁的小明以自己的创造性行为完成一项发明创造,他虽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仍然可以自动取得专利权这一知识产权。

C、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主要来源于主体的创造性行为。创造性行为属于事实行为,要求主体具有行为能力。

D、由于知识财产的非物质性特征,对知识产品的占有只能是虚拟的,因此知识产权无法继受取得。

正确答案:A

7、以下关于新文化价值观的内容,正确的是

A、14世纪至16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发动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典学术、艺术和宗教神学为口号

B、文艺复兴中提出的新的文化价值理念,为资产阶级一手将科学技术作为物质武器,一手将私权制度作为法律武器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思想准备

C、《人权宣言》中有如下表达:“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该自由可以超越一般法的规定

D、启蒙思想家们又将道德视为知识传播与发展的一道防线,认为个人在负担个人义务的同时更要有利于公共利益,这就为知识产权制度的平衡性建构奠定了思想基础

正确答案:B

8、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国际公约”不包括

A、《知识产权协定》

B、《巴黎公约》

C、《世界人权宣言》

D、《伯尔尼公约》

正确答案:C

9、以下关于罗马法中无形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形物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B、有形物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体物,如土地、奴隶、衣物等物品。

C、斯多葛学派认为,时间、空间、真空和词义这四种无形物是有形世界强加于人的思维的东西。

D、无形物是指没有实体,只存在于法律之中的某种权利,如继承权、用益权、地役权等。

正确答案:D

10、在私法关系中,平等原则具体表述为

A、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根据民事能力的不同而存在区别。

B、民事主体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背法律的除外。

C、人格独立是地位平等的必要前提,而地位平等则是人格独立的具体表现。

D、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既享有权利,又依法承担义务。

正确答案:D

11、威尼斯共和国元老院颁布的专利法令中,专利保护期是多久?

A、10年

B、5年

C、15年

D、20年

正确答案:A

12、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PCT”是指

A、工业设计合作条约

B、专利合作条约

C、版权合作条约

D、商标合作条约

正确答案:B

13、《安妮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A、保护印刷商的利益

B、保护出版商公会的垄断权

C、打击盗版行为

D、鼓励知识创作

正确答案:D

14、以下关于专利权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无法在中国申请专利。

B、以职务发明创造来说,专利权的主体是该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C、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是发明人或设计人。

D、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正确答案:D

15、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新政治文明的萌生

B、新金融体系的建立

C、新工艺学的出现

D、新文化价值观的确立

正确答案:B

二、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知识产权总论第二次作业多选题答案

1、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有

A、公平自愿原则

B、公共利益原则

C、最低保护标准原则

D、国民待遇原则

正确答案:B;C;D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社会分配的正义,并把这种分配原则上升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

B、商业标识不可简称为“商标”,商业标识的范围远广于商标,它不仅包括商标,还包括商号、产地名称等。

C、工业产权法的通行国民待遇原则是,外国人依照其所属国与本国缔结的双边条约或共同参加的国际公约,或按照互惠原则办理。

D、知识产权的主体须具备何种资格,享有何种权利,是由国家法律直接规定的。

正确答案:A;B;C;D

3、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有

A、欧盟(EU)

B、非洲知识产权组织(OAPI)

C、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D、世界贸易组织(WTO)

正确答案:A;B

4、下列对知识产权的客体分类的观点描述正确的是

A、三分法则将知识产权分为创造性成果、经营性标记和经营性资信。

B、两分法之二则以知识产权价值的来源为标准,将其分为创造性智力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C、目前学界对知识产权的客体分类主要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两种。

D、两分法之一是以是否与工业有关为标准,将其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正确答案:A;B;C

5、以下有关外国人主体资格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古罗马认为,凡未沦为奴隶的外国人,不仅有自由人的身份,而且能享有市民法所规定的各种权利。

B、在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影响下,1829年《荷兰民法典》也转而采用平等主义,即对外国人原则上给予与本国人同等的待遇。

C、著作权法的通行规定是:外国人创作的作品在一国境内首先发表的,应当根据相关国家之间的双边条约或共同参加的国际公约,或在互惠基础上给予保护。

D、最早以国内法形式确定外国人享有平等民事地位的是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

正确答案:A;C

6、近现代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各种学说,为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以下正确的是

A、尽管以上理论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但都正确说明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产物属于劳动者的重要意义。

B、近代“劳动价值学说”,特别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虽然是从生产劳动创造有形商品的分析中产生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其基本观点仍具有广泛适用的价值。

C、洛克劳动价值学为知识财产找到了合法性基础,即劳动属于劳动者个人,同时也使得知识产权具有了人权基础,即创造物是自己人格的扩张。

D、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财产权劳动学说,蕴涵了近代市民社会的两个基本原则,即财产权私有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正确答案:A;B;C;D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权利价值的实现,并非创造者对知识产品的直接支配,而是表现为“创造—传播—使用”的过程。

B、在“意志—人格”的理论基础上,黑格尔继而提出具有工具主义特性的财产,所有权理论是黑格尔财产观的精粹所在。

C、智力劳动所创造的知识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没有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D、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将他的私法思想构筑在“意志—人格—财产”的基本范畴上。

正确答案:A;B;D

8、关于所有权的概念,黑格尔作了两点说明

A、所有权是特定人直接支配所有物的权利。

B、所有权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C、所有权是单个人格的发展。

D、所有权的行使应顾及社会公共利益,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增进社会福利。

正确答案:B;C

9、下列有关知识产权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第三人善意的除外。”

B、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艺表达等由于产生年代久远,权利主体不明确,不必进行知识产权法保护。

C、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产权客体的外延也在不断延展,原有的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识的客体界限已不足以反映知识产权客体的全貌。

D、国际上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成立专门的政府间委员会,讨论和研究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艺与知识产权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D

10、在民法学理论上,继受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在于

A、对知识产权来讲,继受取得有着比原始取得更为重要的意义。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与财产权逐渐社会化的今天,所有权的行使和实现,全部都要通过非所有权途径而进行。

B、基于继受取得的原因,同一知识产品之上拥有若干权利主体的情形不存在。

C、继受取得是以原所有人的权利为根据并通过权利移转方式才能发生。

D、继受取得须根据原所有人的意志才能发生。

正确答案:C;D

三、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知识产权总论第二次作业简答题答案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30分难度:困难得分:30

1、论述:评价卢梭的“社会公意”理论

正确答案:卢梭在批判以洛克为代表的传统财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契约为基础、以社会公意为依据的新的财产观。以洛克为代表的传统财产权理论可以分解为“先占、需求和劳动”三个要素,而他认为,三要素的满足只是表明占有事实的成立,而不足以表明财产权的成立。卢梭的财产观的核心是社会公意理论。他首先对“公意”与“众意”作出了区分:“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而外,则剩下的总和仍然是公意。”按照他的说法,公意就是多数公民的意见,因为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总要考虑到社会多数人的利益。关于公意与法律的关系,卢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法律是由国家主权者制定的,由于主权属于人民,因而法律乃是公意的行为,是主权者的行为和“我们自己意志的记录”。简而言之,法律体现的主权者(人民)意志就是公意。在这里,卢梭将财产权的依据归结为社会公意。财产的自然占有状况,只是享有权,它以个人强力或先占为依据。只是在进入国家状态之后,由于体现社会公意的法律所作用的结果,才使得对物的占有事实成为正式的财产权利即所有权。由此可见,关于财产权成立的依据,卢梭的解释较之于他的前人更进了一步。对卢梭关于财产权依据的社会公意观,分析了公意、法律与财产之间的关系,对财产权制度的说明较之于前人有更多的合理性,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占有的自然状态与知识权利的法律状态之间的区别。

0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课程作业辅导,点击图片加微信,有偿服务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本站已经将所有内容都转移到下方微信小程序里,如果有需要答案可以扫码下方微信小程序寻找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