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行政案例分析第一次形考作业单选题答案
1、一般认为,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美国学者是()
A、雷格斯
B、高斯
C、林德布洛姆
D、卡特斯
正确答案:B
2、个人论理主要通过两只和舆论起作用,而行政论理还需要()的约束。
A、理念
B、组织
C、思想
D、制度
正确答案:D
3、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西蒙
B、菲德勒
C、德鲁克
D、伍德沃德
正确答案:C
4、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行政职能发展演变的第二阶段是()
A、强势政府时期
B、有限政府时期
C、弱势政府时期
D、无限政府时期
正确答案:A
5、____是指对行政系统的存在与运行起影响作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集合或统称()
A、社会环境
B、人文环境
C、自然行政环境
D、人造行政环境
正确答案:C
6、角色冲突是指行政人员具有普通公民,具有()的属性,拥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权利,同时作为公权力的代表,又具有“公共人”的属性,代表着公共意志,二者存在冲突。
A、经济人
B、个体人
C、经纪人
D、家庭人
正确答案:A
7、行政组织赖以确立的根本依据是()
A、司法职能
B、行政职能
C、立法职能
D、国家职能
正确答案:B
8、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古利克
B、韦伯
C、泰罗
D、法约尔
正确答案:C
9、依法行政的首要内容是()
A、行政编制的法定化
B、行政职权的法定化
C、行政程序的法定化
D、促成与培养相适应的行政文化环境和行政组织风气
正确答案:D
10、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是()
A、凯恩斯主义
B、自由主义
C、无政府主义
D、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A
二、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行政案例分析第一次形考作业多选题答案
1、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环境划分为()
A、中观行政环境
B、局部行政环境
C、整体行政环境
D、宏观行政环境
E、微观行政环境
正确答案:A;D;E
2、在我国,政府的职能关系主要表现为()
A、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B、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C、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D、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E、政企关系
正确答案:A;B;C;D;E
3、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答题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违反社会公德
B、权力交易
C、渎职失职
D、权钱交易
正确答案:A;B;C;D
4、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
A、微观行政环境
B、生态行政环境
C、人造行政环境
D、宏观经济环境
E、自然行政环境
正确答案:C;E
5、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包括()。
A、行政强制性规范
B、行政道德具体规范
C、行政道德准则
D、行政特定性准则
E、行政法律准则
正确答案:B;C
三、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行政案例分析第一次形考作业简答题答案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10分难度:一般得分:8
1、简述我国在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调整的内容。
正确答案:
(1)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一方面,政府要向下级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政府权力将部分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国际组织中去。
(2)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政府必须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对涉外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经济完全和国内的政治稳定。同时,政府还应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强化监督和监管体系。
(3)政府需要增加新的职能。政府在完善和发展商品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跨地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10分难度:简单得分:8
2、简述行政环境的类型。
正确答案:
常见的行政环境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
①自然行政环境,指对行政系统的存在与运行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的集合或统称。
②人造行政环境,指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且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与运行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即通常所说的社会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层次可分为:
①宏观行政环境,指能够对行政系统策略层次的存在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政环境因素的集合。
②中观行政环境。它首先是针对特定行政系统的各种局域性构成成分而言的,包括组织与空间上的局域性结构、运行过程中的政策执行监管部门及活动和时间上的阶段性;此外,还包含影响方面的局部性与非全面性。
③微观行政环境,涉及的空间较为狭小,时间较短暂,往往存在于行政行为主体感官范围之内;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也更为真实、直接与实在。
(3)以行政区或一个国家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可分为:
①国际环境,指处于一个国家的主权管辖范围之外,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对该国行政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②国内环境,指处于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内的全部行政环境因素,即“国情”。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30分难度:较难得分:28
3、2008年9月11日,“三鹿奶粉事件”的曝光,让国人震惊.更认人震惊的远不止这些,国家质检总局通过抽样检验,许多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截止到2008年10月份,已查处含三聚氰胺奶粉几千吨.三聚氰胺,作为一种化工材料,有肾毒性,作为添加剂有实际作用.目前我们所常用的测蛋白质含量方法就是定N法,但因三聚氰胺分子式N量为60%左右,而普通蛋白质仅含有N量一般不超过30%左右,因此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婴幼儿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请问: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哪些,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承担什么责任?政府职能交叉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哪些弊端?
开放性题目,建议自行使用AI生成后人工润色,防止雷同0分(年费可专享定制)
学生答案1:
我国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侵蚀和透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据调查,我国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三鹿毒奶粉事件,成为压垮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消费者的信心跌到了谷底。
首先,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企业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如果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安全的食品。在当前”微利时代”、食品安全监管存漏洞、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劣币驱逐良币”,一些不法企业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向奶制品添加违禁的三聚氰胺,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一些合法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也开始放弃立场,加入了不法添加的行列。三鹿集团在收集鲜奶时,借着”免检产品”的称号,明知故犯,肆意向奶粉添加三聚氰胺,最终诚信尽失,合作扫地,害人害己。
其次,消费者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分段监管和多头监管的模式。”从田闻到饭桌”即从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到餐饮业都存在监管;监管的部门更是众多,农业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安部等十多个部门都参与监管。这一中国特色的监管体制,看似严密有效,实则问题多多:监管容易出现重叠、模糊和真空地带,出现”九龙治水””多头监管”现象。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责任边界确定困难,导致有利无责或者利大于责时,各部门就争着监管和负责;当有责无利或者责大于利时,各部门就”踢皮球”,相互推透。
有鉴于此,要在政府主导下,对我国的食品安全进行综合治理。首先,政府、科学家、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媒体等应该广泛传播诚信的生产经营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共同铸造食品安全诚信的社会基石。企业作为食品生产的第一人,是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直接和信息最完整的自我监管者。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第一责任,在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自我把关,自我检测,自我约束,自我纠正,可以在源头上保障食品的安全。当然,市场的自我监管力量的内在激励在利益面前是微小的,更需要政府的外在激励。
其次,政府要承担起规范市场行为,维持市场秩序的公共职责。当务之急,是要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因为建立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但2009年6月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只是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做了”微调”,没有对食品监管体制作根本性的改革。针对三鹿事件,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这就需要进一步理顺各监管主体的职责,以提高监管效能。要明确和加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突出食品安全委员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主导地位,更好地协调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同时起到对监管者进行监管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在明确赋予食品监管主体执法主体地位和执法职责权限的同时,必须明确监管主体的行政责任,保障权责利的相统一。
最后,要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监管作用。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也应纳入食品安全事件监管体制中。因为相对政府而言,第三部门对食品安全事件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力,在危机潜伏时期,通过大量搜集信息,对危机的预警发出信号,防患于未然。为此,需要不断提高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等外部监督的话语权,兼顾均衡不同利益集团在社会中的利益分配,使它们能够在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中更加灵敏自由地发挥作用。
学生答案2: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产品质量;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使得违法成本较低;三是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包括检测手段不足、监管资源分散等。
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政府职能交叉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管资源分散,导致监管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合力;二是监管标准不一,容易形成监管空白或重复监管,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三是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难以追究具体责任。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10分难度:简单得分:8
4、简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
正确答案: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
①纯粹的法制观念是建立在性恶论这一伦理哲学基础之上的。以韦伯为代表的近现代西方行政学者构建了以规范化、法制化、非人格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官僚政府体制,其核心价值是要实现依法行政。
②现代行政伦理学,乃至于传统的德政思想却抱有更为乐观的人性观点。中国传统的德政、德治观正是建立在“人之初,性本善”这一性善论基础之上的,认为人具有自我觉悟、自我行善的可能性,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具有更好的效用。
(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
①依法行政主要是依赖于行政法律规范的强制力来实现对行政权力及其运行过程的约束与控制。为达成这一目的,它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行政职权法定化、行政编制法定化、行政程序法定化、行政责任法定化等方面,尽可能地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法制化、规范化。
②以德行政则试图运用行政道德规范来约束与调节行政主体的权力行为。为此,它主要是通过激励与建立有助于行政道德素质培养的各种行政组织制度这两个途径来培养与提高行政主体的行政道德素质,鼓励行政主体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行政和促成良好行政道德环境的形成,从而构成以德行政的基本运行内容。
(3)运行机制的不同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是由二者运用规范手段的不同性质所决定的。
①行政法律规范通过外在的国家强制力确立行政机关与行政人员的客观责任,并运用法定措施来确保这些责任得到遵守与实现。相应地,依法行政的基本运行机制就是立法、执法与司法的客观和外在的法律过程机制。
②以德行政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通过鼓励与制度建设等外在途径培养提高行政主体道德素质和道德想象力水平,创造良好的行政道德环境,促成行政主体自愿自觉地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行政。
(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
①依法行政能够确保国家法律与人民的意志得到最低程度的遵守与实现,但它也易形成各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僚主义作风与消极行政习气,不利于发掘行政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而且,由于这种管理模式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基础之上,也难以形成良好的组织风气与自觉自愿的行政管理行为。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所建立的现代官僚制政府体制的运行现状就是纯粹依法行政模式的典型结果。
②行政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个体化与自觉自愿性特征,能够激励行政主体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但往往难以确保行政主体遵守最低层次的规范要求。以德行政能够为行政主体积极主动地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创造前提条件,但由于缺乏真正有效的强制力约束,它也会导致贤人政治、清官政治所常有的“人存政兴,人亡政息”现象,其结局往往是政局动荡,乃至于专制独裁。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