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农业生态工程形考作业1单选题答案
1、属于原始合作的一对生物是:()。
A、狐狸与老虎
B、地衣与大树
C、犀牛与犀牛鸟
D、蝴蝶与蝴蝶兰
学生答案:C
2、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
A、水
B、氮
C、氢
D、钾
学生答案:D
3、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
A、原始合作
B、共栖
C、互利共生
D、捕食
学生答案:D
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括()。
A、太阳辐射
B、环境组分
C、生物组分
D、水
学生答案:C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黄雀属于:()。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三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
学生答案:C
6、以下哪些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
A、牛
B、羊
C、猪
D、水稻
学生答案:D
7、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钾
B、水资源
C、钙
D、磷矿资源
学生答案:B
8、森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
A、赤潮
B、拉尼拉现象
C、厄尔尼塔现象
D、温室效应
学生答案:D
9、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寄生
B、腐食
C、混合
D、捕食
学生答案:A
10、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
A、小麦
B、牛
C、草
D、水稻
学生答案:B
11、农业生态系统是()。
A、人工生态系统
B、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C、自然生态系统
D、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学生答案:D
12、草食动物牛、羊属于()。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初级消费者
D、分解者
学生答案:C
1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
A、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B、同等重要性
C、有主次之分
D、可替代性
学生答案:B
14、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
A、平衡
B、毒害
C、降低
D、浓缩
学生答案:D
15、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A、平原多于山地
B、内陆多于沿海
C、都是
D、南方多于北方
学生答案:D
16、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
A、0.2%
B、0.1%
C、0.01%
D、0.4%
学生答案:B
17、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
A、6-7级
B、7-8级
C、9级
D、4-5级
学生答案:D
18、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间的()。
A、负相互作用
B、中性作用
C、正相互作用
D、偏利作用
学生答案:A
19、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
A、化肥
B、石油
C、污染危机
D、粮食
学生答案:C
20、下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丰富的为:()。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学生答案:A
21、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A、限制因子定律
B、热力学第一定律
C、热力学第二定律
D、十分之一定律
学生答案:A
22、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土壤
学生答案:C
23、以下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苔藓
B、蘑菇
C、玉米
D、松鼠
学生答案:D
24、以下自然现象,不能体现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的是:()。
A、竹子60年一开花
B、动物冬眠
C、秋天雁南飞
D、菊花9月开花
学生答案:C
25、下列食物链中属于寄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
B、草→羚羊→老虎
C、稻草培育蘑菇
D、水稻→蝗虫→青蛙
学生答案:A
二、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农业生态工程形考作业1多选题答案
1、持续农业的目标有()。
A、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
B、提高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循环
C、增加农业收入
D、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学生答案:A;B;C;D
2、()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
A、自然辅助能
B、人工辅助能
C、太阳能
学生答案:B;C
3、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
A、生态系统
B、生态学
C、生态金字塔
D、食物链
学生答案:C;D
4、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括()。
A、有限性
B、变动性
C、区域性
D、整体性
学生答案:A;B;C;D
5、能量的主要形态有()。
A、动能
B、食物能
C、日光能
D、化学能
学生答案:A;C;D
三、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农业生态工程形考作业1简答题答案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25分难度:简单得分:23
1、论述农业生态工程与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本质区别,以及前者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答案: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态理念上。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不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物理等方法综合防治病虫害,注重维持生态平衡;传统农业则较多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以提高产量,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农业生态工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破解资源约束,通过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如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经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或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提升 30%-50%,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其二,修复生态环境,通过构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侵蚀率,缓解面源污染;其三,保障长期效益,在维持产量稳定的同时,通过改善土壤肥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避免传统农业 “短期增产、长期退化” 的困境,为后续农业生产保留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例如我国南方的 “桑基鱼塘” 模式,通过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的循环,实现数十年间土地生产力不衰退,成为农业生态工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案例。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5分难度:简单得分:5
2、名词解释:生态平衡。
学生答案: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5分难度:简单得分:5
3、名词解释:保护性耕作
学生答案:指在一季作物之后地表残茬覆盖至少为30%,使土壤侵蚀控制约在50%的那种耕作和种植体系。
请先
!